趙玉靜,呂 濤,張蘭云,王青川,張銀燕
(1.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山東淄博 255400;2.北京市三元農業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2020 年山東省臨淄區蔬菜播種面積1.1 萬hm2,總產量達到106.87 萬t,全年實現蔬菜銷售收入18.69 億元,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6 707 hm2,產量82.62 萬t,實現產值15.77 億元。近幾年,臨淄區堅持以數字理念主推蔬菜產業升級,推動設施蔬菜全產業鏈條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依托蔬菜項目建設,對3 000 余座日光溫室進行了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實現環境監控、通風控溫、水肥管理的智能控制及平臺大數據采集。“農業社會化服務+農保姆”的發展模式、設施蔬菜“7F 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農保姆”標準化智慧農業服務普及化程度高,實現蔬菜生產數據化、精準化、智能化及對設施蔬菜生產全環節的標準化操作。其中水肥管理是蔬菜數字生產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中國水溶肥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版)》指出,截止2020 年,我國登記的水溶肥料總計4 639 個。因此,做好水溶肥料的篩選研究對于臨淄區蔬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
臨淄區番茄種植歷史悠久,土壤肥厚、灌溉設施完善,氣候適宜、四季分明,出產的番茄質優量大,被譽為“中國西紅柿之鄉”。“臨淄西紅柿”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目前,臨淄區日光溫室番茄主產區位于皇城鎮、齊都鎮、齊陵街道三個鎮(街道),番茄生產大棚約1.2 萬個,播種面積2 533 hm2,占全區播種面積的32.3%。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借助低壓灌溉系統,在進行灌溉的同時對作物施肥,可以適時、適量地滿足蔬菜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對水肥進行同步管理及高效利用,在生產中實現的節水技術[3-5]。本試驗研究了日光溫室番茄生產中、水肥一體化方式下三種水溶肥的肥效,以期篩選出臨淄地區日光溫室番茄水肥一體化生產的適宜用肥。
試驗地點設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東石村。溫室土壤類型為壤土,肥力中等且底肥使用情況一致。
供試材料:新鮮的番茄果實,品種為‘毛粉’,2020 年8 月15 日定植,種植密度2 200 株/667 m2,采收期為2020 年11 月7 日—12 月15 日。
試劑:1%和2%的草酸溶液,純度為98%,上海遠慕生物公司生產;0.1 mg/mL 抗壞血酸標準溶液,純度為98%,上海撫生實業有限公司生產;0.05%2,6-二氯靛酚溶液,純度98%,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按照當地種植經驗,底肥施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有機肥用量為800 kg/667 m2,菏澤市康邁農用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的康邁怪粒用量為133 kg/667m2,金正大集團生產的普欣鈣硫鉀用量為67 kg/667 m2,住商果美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微量元素用量為67kg/667m2。
分析天平,ESJ30-5A,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手持測糖儀,RA-130,可睦電子(上海)商貿有限公司-日本京都電子(KEM)。
本試驗設3 個處理,處理1:海南田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田寶”含氨基酸水溶肥(氨基酸≥100 g/L,Cu+Fe+Mn+Zn+B+Mo≥20 g/L);處理2:山東三寧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十八味素”大量元素水溶肥(N∶P∶K=14∶6∶40);處理3(CK):依露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依露丹”水溶肥(N∶P∶K=20∶20∶20)。3 個處理登記指標:N+P2O5+K2O≥50.0%,在沖施時每667 m2隨水沖施10 kg,20 d 左右沖施一次,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1.5.1 植株不同生育期生長指標的測定
在番茄苗期、第一穗果成熟期、采收盛期及采收后期,對番茄的全株高度、葉片數等進行測定[6]。每小區測量10 株,對各項指標進行測量并記錄數據。株高用卷尺測量從番茄莖基部到植株最高點的距離,記為株高[7-8];每個生產期記錄植株的葉片總數,記為葉片數;莖粗從植株底部向上數到第3~4 葉片之間,用卷尺測量該位置的莖粗,此為莖粗[9-10]。
1.5.2 番茄產量的測定
收獲時測定每個小區的產量,折合成每667 m2產量。
1.5.3 番茄品質的測定
VC 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2,6-D)滴定法[11];可溶性糖含量采用手持測糖儀測定[12]。
表1 顯示了三種水溶肥處理對番茄株高、葉片數和莖粗的影響,由表可知,不同水溶肥處理的番茄,其株高的變化規律一致,均為苗期至開花期變化緩慢,開花期至一穗果收獲期增長較快。“金田寶”肥料處理的葉片數為5.6~21.7,稍高于其他處理,但整體來說,不同處理的增長趨勢一致,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番茄莖粗變化也較一致,均為隨生長而增加,到第一穗果實收獲后,基本穩定,各處理相比差異不顯著,而“依丹露”稍優于其他處理,整體而言,不同肥料對番茄株高、葉片數的影響不明顯。

表1 不同水溶肥處理對番茄株高、葉片數、莖粗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soluble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plant height,leaf number and stem diameter of tomato
對不同肥料處理的番茄進行產量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知,產量最高的是對照“依丹露”,達到7 218 kg/667 m2;其次是“金田寶”處理,達到7 124 kg/667 m2;產量最小的是“十八味素”處理,為6 998 kg/667 m2。總體來說,各處理的產量差異不顯著。
由表3 可知,番茄含糖量最高的為“十八味素”處理的,其平均含糖量為5.8%;其次是“金田寶”處理的,平均含糖量為5.5%;含量最低的是對照“依丹露”處理的(5.0%);對不同肥料處理的番茄進行VC 含量測定得知,3 個處理的差異不顯著,其中VC 含量最高的為“十八味素”處理的番茄,平均VC 含量為0.24 mg/g;其次是“金田寶”,平均VC 含量為0.23 mg/g;“依丹露”處理的番茄平均VC 含量最低,為0.21 mg/g。整體而言,“十八味素”處理的番茄,其可溶性固形物和VC 含量均高于其他處理。

表3 不同水溶肥對番茄品質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on tomato quality
不同肥料處理對番茄的株高、葉片等生長性狀的影響,各處理番茄的生長進程基本一致,與相關試驗結果一致;對番茄產量及品質的影響表現同相關結論一致。在本試驗中,“金田寶”處理對葉片、株高等影響表現最好,優于對照;產量結果表現最好的是對照“依丹露”,達到7 218 kg/667 m2,其次是“金田寶”為7 124 kg/667 m2,但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品質風味上,含糖量和VC 含量均為“十八味素”表現最好,“依丹露”表現最弱。試驗結果表明,“十八味素”處理的產量雖低于對照,但是風味最好,售價較高,綜合番茄的市場價格等因素,在“十八味素”處理的整體經濟效益實際生產中優于其他處理。在臨淄區日光溫室番茄種植中,可嘗試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