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雁
夜聽昆曲,不亞于夜讀好文?;蛘咭褂鲆婚|秀。
年之四時,夏令酷熱,蟬鳴聒噪;冬令嚴寒,朔風獵獵。一燥一冷間,身心俱擾,似乎頗煞了風景,缺了一份求靜尚雅的好情致。對于處處講究風雅的文人而言,讀書或是聽曲兒的季節,最宜莫過在春、秋。
那些個春風沉醉或楓葉染窗的夜晚,無論是朗月星空還是秋雨霏霏,因了喜歡,總是無比美麗的。萌動了一天的蟲兒鳥兒睡了,花花草草睡了,阿貓把肥肥的小爪搭在我臂彎,瞇著眼懶懶地也睡了。夜,靜下來,亮一盞燈,等一個歸人。這樣的時刻,或斜倚床頭或半臥枕上,最適合翻一本閑書、聽一段昆曲。低低的音量經過夜色暈染,那音色便像沐著月光走了千里萬里,走過山川河谷,走過穹林葦塘,行云流水般愈發的清俊溫潤、悠遠綿長。昆曲華麗婉轉、曼妙雅致的調調,像極了一些好文章,可能你一下子聽不太懂那些念白唱腔,只是,僅意境瞬間就空靈唯美了你所有的想象,似一片云,棲于耳畔,繼而軟柔柔地鋪滿整個心房。
心,靜下來、再靜下來。在麗音縹緲中乘著時光的翅膀,撩開歲月的珠簾,推開歷史的朱門,繞過曲徑通幽的回廊,小軒窗前理一理云鬢,對鏡拂去滿襟凡塵瑣俗與風霜,讓思緒隨著夜風飛回幾百年前的秀水江南。
彼時,誕生于南中國昆山腳下的昆曲,自樓閣竹影深處幽幽而來,化作一唱三嘆的水磨調,天籟之音中牽著你去尋一段錦帳畫屏添春愁的繾綣,微雨黃昏后引著你去覓一段才子佳人惹秋怨的凄婉。
帷幕徐徐拉開,俏臉掛著粉黛的美嬌娥、青衫風流倜儻的貴公子,像從一幅幅展開的畫卷中緩緩走來。看《西廂》月圓,郎有情妾有意,終是喜結連理?!赌档ねぁ防铮辉诿愤呍诹叺纳狼樯?,經久不衰上演了數百年。最是含淚泣血《長生殿》,訴不盡愛深情短,唱不完絕代紅顏為君亡的千古遺恨!無論是香閨女兒怨,還是兩地相思苦;無論是前朝興亡之嘆,還是故國不堪回首;無論是良辰美景奈何天,還是落木蕭蕭黃葉地……無不淋漓盡致、風姿萬千地搖曳在眼前及耳邊,那檀板、那鼓點,聲聲入耳。那琴音、那笙簫,絲絲人心。
大抵來說,我屬于戲盲。幾乎各種戲曲一概不懂亦不通,唯獨鐘于昆曲,且常聽常新,如聽天闕仙樂般癡迷與沉醉。人常說聽戲聽戲,一個“聽”字,的確更為恰切。昆曲,以聽的方式去感知,方更為傳神也!尤其在萬籟俱寂的夜里去聽去思,悟得更透、懂得更深。
昆曲之美,首先在于詞美意美,而后才是唱腔。倘若沒了辭藻的雅,再好的腔,也便俗了。
“月明云淡露華濃,倚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落紅?!薄队耵⒂洝防镆粚﹁等隋忮伺懹^,經過茶敘、琴挑、偷詩、傷別離等一番曲折后,結為天作之好,遂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夙愿?!氨榍嗌教浼t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閑凝盼,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聲溜的圓?!薄赌档ねぁ分宣惸锼簤艏偶?,情思萬千,即便春風似剪,怎么也剪不斷,理還亂?!霸复松K老溫柔,白云不羨仙鄉?!薄堕L生殿》前,三郎與貴妃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海誓山盟,終歸都在馬嵬坡前化為泡影飛逝如煙。“寒風料峭透冰綃,香爐懶去燒。血痕一縷在眉梢,胭脂紅讓嬌。孤影怯,弱魂飄,春絲命一條。滿樓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薄短一ㄉ取防?,李香君為守候愛情保全節操不惜以頭撞地,血濺香扇的貞烈之舉,令人唏噓扼腕??蓱z她小女子,弱體香軀病臥空樓,寒窗孤枕夜漫漫,好生凄然。這一段段一首首華美絕倫的唱詞,皆為成就昆曲不可磨滅無可替代的貢獻與經典,幾百年后的今天,聽之,仍令人無比動容與驚嘆。
昆曲聲腔旖旎、柔腸百轉,可謂陽春白雪、不可方物、美而無他。
“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明代戲曲聲律家沈寵綏在《度曲須知》中給予昆曲的是超塵越世,音無凡骨的至高評價。
一聲勾人耳,四句攝人魂的音律,“像古代水磨漆器,又似水磨糯米粉一樣細膩軟糯,低回婉轉,悅耳動聽,故稱水磨腔。水磨調由水磨腔演變而來,流麗悠遠,聽之足以蕩人”。水一樣空靈,云一樣綿柔純凈的昆曲,其寄情詩酒、清賞雅玩的高貴血統,一誕生即注定了無法流于窮街陋巷的不俗之宿命。
只可惜今時今日能真正聽懂這古老音韻的人,已是少之又少?;蛟S生活太過紛繁與嘈雜,以至于人心浮躁游離,再也回不到從前,再也無暇去聽曲聽戲聽雨打芭蕉的詩意與美好,甚至,連偶爾傷春悲秋的一點小情愫,都被今人打上了“矯情”的符號。只有昆曲還在古意幽然中閃耀著無與倫比的瑰麗之光,堅持并繼續著它慣常的清雅、矜持,冷艷與孤高。
昆曲源自人聲卻屬于自然,調清曲綺,意境遼闊,如出谷山溪、如黃鶯恰啼,幾乎沒有夸張的修飾、沒有高昂的旋律,卻能讓人從吳儂軟語的聲腔中聽出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春景、聽出夜雨忽而漲秋池的秋意。在閉目細聽的那一刻,依稀仿佛如仙似幻的一眾佳麗正自光陰深處娉婷而來,她們或輕撫琴,或斜別簪、或半捏帕,或粉頸桃腮,或明眸皓齒,或梨渦淺淺……那種云嬌雨怯,玉軟花柔的儀韻,令人頓生惜玉憐香之感。一時,竟難以筆墨盡述之,正可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除卻詞美聲美,昆曲之美,還美在身段、水袖、眼神與指尖。
那如青蔥玉筍般的纖纖素手,輕盈盈遙指遠方,便成巍巍春山。嬌顫顫輕點近旁,便可見秋水微瀾。身段裊娜間,百媚頓生。眼波流轉時,柔情萬種。一指一點便勾勒出昆曲雋永靈動之美感。且看水袖在半空舒展翻轉,再看云步于臺上輕移蹁躚,道不盡的風姿楚楚、唱不完的魅力款款、舞不完的人曲共嬋娟。
昆曲在表現男女情愛你儂我儂之時,尤為含蓄委婉,將蕩漾的春情含于眼角眉梢、寄于東風雕欄、融入黛瓦粉墻間。有情人互相甩動長長的水袖給對方,她纏一下他的袖子,他拂一下她的香肩,以彼此水袖的纏纏繞繞來體現情感的纏纏綿綿,間或女主角水袖半遮著粉臉斜睨偷瞟一眼那人,或翹著蘭花指輕戳一下郎君的眉心額間,滿滿都是小娘子媚生生的嬌嗔淺怨,四目相對的瞬間,寫滿了春意無邊,真真是羞煞了嬌俏俏的佳人、看呆了俊朗朗的少年。如此這般的浪漫唯美,讓人根本無法心生雜念,而是深深陶醉在愛情的純真和藝術的美感里,竟忘了今夕是何年。
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戲中之蘭,是中國戲曲藝術集大成者,是永不謝幕的華章。靜聽昆曲是一種感官的享受、一種精神的愉悅、更是古老劇種賦予聽者一種人文的深情與慰藉。如一杯淡淡的清茶,又似一盞醇醇的美酒,無論你是飲茶或是吃酒,終歸都是會醉的,在醉中回甘,在甘中復醉。如此,美絕、純粹、醺醺然、陶陶然!
來時荏苒,去也遷延。慢下腳步,在心的領域開辟一塊凈土去傾聽那妙喉婉轉、低吟慢唱,于昆曲至性至情的故事中去感悟歲月的更迭,世事的變遷,去陶冶自己的性情,感悟人生的真諦,讓心境從此變得淡泊、澄澈、明麗而從容。
昆曲,七分陰柔,三分劍氣,鑄就了剛柔并濟之魅力。故,非常符合女性的審美與青睞。在清音好文相伴的夜晚,常會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漸遠的名媛閨秀們,林徽因、張愛玲、郭婉瑩……她們像一篇篇絕妙的美文,更像絕美傳世的昆曲,在極致中絢爛、在絢爛中放歌,而后在歲月的蹉跎中漸次逸化成煙云傳說。可是,誰又會忘記那煙那云那些麗人傳奇而又綽約的一生呢?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痹跉v代諸多閨秀中,冷魅清傲、儀態萬千、風華絕代的張愛玲,其性情與文字更接近于昆曲的本真,不淪于庸常、不被很多人所懂,壓根也不屑于被誰所懂。如空谷幽蘭,不以無人來賞而不芳,亦如昆曲一樣,你可以不聽,但并不妨礙它成為中國戲劇之母。
由此,常常感嘆世間女子,不一定出身大家,也不一定系出名門,但是,卻完全可以把自己修煉成一枚妥妥的閨秀。永遠不要去嘲諷那些處處追求完美、講究格調的女子,更不要譏諷那些身處逆境卻活得無比自我無比通透的女子,她們可以困頓、可以落魄,但永遠不會潦倒。那種骨子里透著的高貴與高級,是她們與生俱來的底線。不怠不輟不墮,不辜負生命中的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個晨昏,更不允許自己淪為隨波逐流的庸脂或俗粉。幼時,曾在鄰居奶奶家見到過一個真正書香門第的閨秀,嫁于夫家時早已家道中落,歷經很多挫折吃了很多苦,但那種內在的底氣與底蘊還在!一眾女人中,她柔中帶骨,眉眼如絲、氣質若蘭。生活的萬般磨礪與煙火庸常刻進了皺紋、揉進了白發,但卻沒有磨滅掉她半分的嫻靜與高雅。命運多舛卻卓爾不群,艱辛如斯仍獨立如鶴,就那樣傲然玉立于人生的雨季。那個秋天,我深深記住了她,就像記住了古老昆曲中的一枝蓮或一株蘭。
閨秀,如昆曲。秀外而慧中,不喧不嘩,以自身傳統典雅的氣韻,把起起落落的日子過得詩意而從容。她們有的順風順水,有的命途坎坷,有的家道中落,但無論晴雨,她們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風景。踩著細細的高跟鞋,踩著細碎的光陰,一襲旗袍裹著蕙質蘭心,裹著白玉樣的皓腕與美腿,持一把檀香小扇,一折一合間,都是歲月帶不走的典雅與風情。走著、搖曳著、蝶變著,終是在一轉身、一回眸、一莞爾后,靜靜離你而去了。
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去了哪里呢?是書里畫里還是你的心里?她們裝點過歲月,但是,從不裝飾誰的夢。
“人間忽晚,山河已秋?!贝藭r,北雁正南飛。夜涼如水,輕掖一下薄被,翻過這頁書,昆曲再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