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林
通過系統回顧這些惡性社會事件發生的背景,可以發現共性的特點,即行兇者在發生施暴行為之前,往往遭受過創傷性的應激事件,如家庭不順、情感糾紛、投資失敗等,但他們的社會支持系統非常薄弱,常處在求助無門的境地,從而容易發生沖動的行為。針對這些遭受過重大生活事件的個體,親友要給他們充分的支持,避免過度地指責謾罵,社區應積極關注他們的動向,及時主動地幫忙協調解決難題。
這些行兇者另一個共性的特點就是存在心理扭曲,存在消極歪曲或錯誤的思維,常常把自己不幸的遭遇歸咎于外界因素,其中有相當比例屬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他們自小就有說謊、逃學、偷竊、斗毆、破壞公物、無視社會規則等品行問題,長大后不遵守社會規范,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缺乏責任感和內疚感,對挫折的耐受性極低,微小刺激就可引起攻擊行為。
對于可能危害社會的高危個體,政府部門可建立相關管理機構,如勞動教養機構等,對其進行行為矯正。對于存在憤怒、思維明顯異常或沖動行為的個體,必要時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小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
暴力行為的預防建立在對其危險性的準確評估之上。針對既往有過暴力行為、揚言要報復社會或既往被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個體,社區工作人員可在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評估工具,定期對暴力行為的發生風險進行評定。針對高風險者,應勸導監督其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如果高危個體無法認識自身存在問題,可在家屬或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對其進行強制干預。
社會媒體要科學地報道惡性社會事件。新聞媒體的過度報道、暴力圖片的傳播,會導致觀眾模仿這種行為,其可能原因為過度的新聞媒體報道,會合理化暴力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具體行兇方式的報道會給準備行兇的人提供參考等。
國家部門要加強社交媒體對此類事件報告的管理,盡量不要將有關暴力事件的報道放在顯著的位置,不要詳細描述行兇所使用的方法,不要使用聳人聽聞的新聞題目,不要附上照片、現場錄像或社交媒體的鏈接,必要時應制定政策法規,對相關媒體不負責任的報告進行約束。
針對遭遇這些惡性生活事件的幸存者、喪失家屬或目擊者,專業人員應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他們宣泄不良的情緒,理智地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及痛苦,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持,教會他們放松訓練的技術,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等,讓他們平穩度過危機,預防發生更嚴重的心理創傷,恢復心理平衡。
加快推進國家精神醫學中心和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和建設,通過國家精神醫學中心和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的協同配合,集中力量開展疑難復雜精神心理疾病治療技術攻關,帶動我國精神專科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大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實施高層次精神醫學人才培養;依托《精神障礙診療規范》的推廣,提升基層精神專科人員的診療能力,實現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精神衛生機構的同質化服務。通過精神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實現精神心理問題的早發現和早干預,使精神疾病患者得到規范的治療服務,減少惡性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