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林
近年來,我國核桃生產正由自然放任狀態向集約化、園藝化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園技術是為新植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條件和充足的水肥條件,促進幼樹生長健壯的關鍵,從而為實現早、優、豐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礎。日前,山西農科110專家、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常月梅就核桃標準化建園技術做了詳細說明。
記者:常老師您好,核桃是一種喜光、怕澇、怕荒的樹型。我國幅員遼闊,氣候類型也是復雜多樣.在核桃園的選址上有什么要求嗎?常月梅(以下簡稱常):核桃園的選址要注意考證以下4點:
(1)溫度。我國不同緯度區,核桃種群、類群分布各異,不同種群,對環境的要求也存在著差異,不同緯度不同海拔的溫度也存在很大變化。溫度作為生長環境優劣的首要因子,并根據不同核桃種群的生長發育特征,確定最佳區間。北方核桃種群屬于喜溫樹種。優生區的年平均溫度9~16℃,極端最低溫度為小于-25℃,極端最高溫度為35℃,無霜期160天以上。
(2)光照。核桃屬喜光樹種,年生長期內日照時數要求達2 000小時以上,生長期(4~9月份)的日照時數在1500小時以上。日照時數與強度對核桃生長,花芽分化及開花結實有重要影響。光照充足對北方核桃不僅能保障正常生長結果,而且能顯著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對商品率的高低也產生重要影響。
(3)土壤。核桃為深根性樹種。符合土層厚度達1米以上,土壤結構疏松,保水透氣性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以及有機質含量達1%以上,pH值在6.5~7.5之間的立地條件均為最適范圍。提高土壤腐殖質含量,增加有機質是平衡土壤pH值,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蓄水保墑能力的有效途徑。核桃喜肥喜氮,適當在當年生長前期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出仁率,增加生長量,合理的氮、磷、鉀供應除增加產量外,還能改善核仁品質。
(4)水分。年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干旱地區。在具備灌溉條件下早實類群優良品種的“早、優、豐”優勢就能得到有效發揮。降雨量在250~500毫米之間的半干旱地區,發展早實良種應具備有一定灌溉條件下,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或應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同時提倡發展晚實良種。降雨量在500~800毫米之間的半濕潤溫暖地區,應選擇抗病性較強的早實良種和具有較強豐產性和適應性強的晚實品種。年降雨量在800~1200毫米之間是南方鐵核桃優生區域。
核桃園的地下水位應在地表2米以下。地下水位過高核桃根系無法分布。地勢平坦,降雨集中,排水不良時,根系會因土壤水分過多,通氣不良,呼吸作用受阻而影響生長:嚴重時可窒息根系,導致整株死亡。
總體來說,建核桃標準化園應符合以下條件:①氣候年均溫9~16℃,絕對最低為-25℃以上,絕對最高氣溫380C以下,無霜期在180天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早春無大風、無嚴重的晚霜凍害現象。②海拔700~1200米。③地形要背風向陽的緩坡丘陵地(坡度、平地或溝坪地)。④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土壤厚度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地表2米以下。土壤質地以保水、透氣良好,pH值為7.0~7.5的壤土和砂壤土較為適宜。⑤無環境污染,能夠避免工業廢氣,污水及過多灰塵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此外,建園地點的交通運輸條件,技術力量及產、供、銷情況等綜合條件也應在園地選擇時予以考慮。
記者:建園質量是核桃能否實現早、優、豐的基礎,建園中要重點掌握哪些關鍵技術?
常:(1)科學布局、確保規范。要按照園地規劃設計要求和栽培目的、主栽品種特性在建園作業區以小區為單位進行栽植前的布點工作。栽植穴布點株行距,既要根據建園設計密度又要結合栽植小區的地形地貌:既要力求整齊劃一,又要便于機械作業和生產管理,在地勢平坦、園面較大的地塊栽植穴既要“縱成行、橫成樣、斜成線”又要力求南北成行,充分利用光照;在地形復雜,坡面起伏,坡度較大的地塊,布點要以地形條件合理布局,充分考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土壤改良等豐產栽培措施能夠順利實施和開展。
(2)堅持高起點、把好整地關。平地土壤改良:土地平整的土地,土壤改良是在防堿防澇的前提下,對栽植穴進行重點改良。改良的方法一種是挖通壕,一種是挖大坑。
挖通壕:建園地株行距確定后,一般以南北為行開挖寬深各1米的通壕,開挖通壕時應將表土與耕作層下的生土分開堆放:通壕開挖達到標準先將秸桿和農家肥分層回填,再將表土(包括通壕兩邊)回填,最后將生土攤平。
挖大坑:根據布點位置,開挖長寬各1米與深0.8米以上的大坑,挖坑時將表土與生土分開堆放,回填與挖通壕要求一致。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將秸桿、肥料回填后灌一次水,待回填物充分沉淀后,隨即進行栽植,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提倡雨季前進行挖坑和回填,雨季過后,回填物不僅能充分沉淀并腐熟,而且坑內墑情良好,能夠避免新栽苗木“懸根”下沉,促進苗木生長。
山坡、丘陵地土壤改良:緩坡地:坡地達5~15度的緩坡地,應先修梯田,再挖大坑改良土壤栽植,改良土壤應充分利用坡地的雜草和腐殖土。干旱、半干旱地區應充分利用穴施水肥灌溉技術及覆草技術“增收節支”。整地應外高內稍低,最大可能蓄積降水。
陡坡地:坡度在16~25度之間的坡地,修坡地梯田工程量過大,或由于地形較為復雜無法修筑,可沿等高線先修魚鱗坑,改良土壤(要求同上)。此類地塊栽植后應逐步進行擴盤保水、土壤改良工作,最后修成復式梯田或水平階式核桃園。
(3)把好苗木質量關,確保良種壯苗。主栽品種:縣、鄉、或縣以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制定核桃發展規劃時,應在充分考察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將主栽品種放在優先地位列入發展規劃。
純正品種:以村或戶為單位的建園應在考察的基礎上,從一定資質和可靠度高的苗圃購買調運苗木。
優質壯苗堅持采用國標1~2級苗木,外苗木不入地。外購苗木,要嚴格履行檢疫手續,運輸中要注意防止風吹、日曬、凍害以及保濕和防霉。無論是就地掘苗還是外購苗木,均應進行品種核對,苗木分級及打捆清數。當時不栽的苗木應按要求進行根系消毒并及時假植。
(4)建園栽植、搶墑適時。核桃建園栽植核心是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關鍵是為新植苗木成活保存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要求是“栽實苗正、根系舒展”,標準是成活率達95%以上,保存率達90%以上,方法是“三埋兩踩一提苗”。
具體步驟是:①修根蘸漿、增墑保墑。核桃苗木定植前,應對根系進行檢查,將根系達不到標準的苗木和合格苗木進行分類,盡可能地避免將不合格苗木定植。對合格苗木要進行修根;對傷根爛根應進行剪除,對過長和失水的莖根也應進行疏除或短截:修根完成后,將苗木放在水中浸泡10~12小時,使根系充分補充水分:風量較大和氣候干燥的地區,定植前應對苗木根系進行蘸漿,蘸漿所用的泥土可適當攪拌磷肥和保水劑,也可使用生根粉。②栽正栽實、根痕平齊。“三埋、兩踩、一提苗”是指第一次埋土、提苗后再對回填土進行踩實:第二次第三次先埋后踩。主要目的是通過分層、分次回填、踏踩,使定植苗木根系不僅舒展而且與土壤結合緊密:栽植不宜太深或太淺,苗木根痕應比地面高5厘米為好,澆水后下滲正好和地面平。栽植太深根系地溫低,呼吸困難,苗木成活率不高,且生長緩慢、發育不良。③澆水覆膜,鞏固成果。標準化建園,鞏固栽植成果的主要技術措施是栽后要及時進行澆水和覆膜。栽后澆水俗稱“封根水”,通過澆水不僅能顯著增加苗木根系土壤墑情,而且澆水后由于產生沉淀作用,也可以使土壤與苗木根系結合地更加緊密,一般栽后澆水1擔即可,過多會影響地溫回升。
(5)裁后管理。建園當年,新栽幼苗處于成活和根系恢復階段,加強栽后管理,確保幼苗幼樹健壯生長安全越冬是一項主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