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紀雄
(南海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 泌尿外科,廣東 佛山)
2 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病,發展緩慢,遷延難愈,長期規律服藥的同時輔以合理科學的飲食、運動治療,可幫助患者有效減緩疾病發展進程[1]。由于患病原因,大多數患者機體免疫抵抗力下降,加之自我管控能力薄弱,難以長期堅持控制飲食,極易導致疾病進展,進而伴發呼吸系統感染、尿路感染,不僅加重了患者身心負擔,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而且還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壓力[2]。鑒于此,本研究為了有效防治2 型糖尿病尿路感染,特此對其臨床特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為臨床實施針對性干預提供可靠參考。
本研究67例2 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均接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其中包括21例男性和46例女性,年齡為40~86歲,平均(69.8±11.5)歲。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WHO 標準;通過臨床尿常規檢查、病原菌培養,確定為尿路感染;患者知情同意;臨床資料完整齊全。排除長時間臥床應用免疫抑制劑、妊娠或哺乳、尿路系統結構異常或畸形者。
收集觀察對象的年齡、性別等資料,詳細記錄觀察對象的臨床癥狀表現,并仔細分析其病原菌培養結果。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67例合并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明顯更低一些,只有31.34%,與女性所占比例有差異(P<0.05)。年齡方面,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更多,達到了65.67%,與40~59歲階段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合并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比分析(n,%)
本研究67例合并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頻、尿痛、高熱等癥狀,白細胞、血肌酐水平升高明顯,詳情見表2。

表2 合并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以及檢查結果(n,%)
本研究67例合并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檢出率最高為大腸埃希菌,詳情見表3。

表3 合并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病原菌培養結果(n,%)
糖尿病發展緩慢、病程長,是臨床中一種比較多見的慢性疾病,由于患病原因,多數患者身體抵抗免疫功能欠佳,加之長時間帶病,極易并發尿路感染。一旦發生尿路感染,將會使得患者原來的病情進一步加重,甚至破壞腎功能[3]。所以,臨床若是發現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統存在感染癥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這就需要臨床深入了解2 型糖尿病尿路感染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治療提供依據[4]。相比于非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并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特點比較獨特。女性尿道短、直,尿道口臨近肛門,極易受到污染而發生逆行尿路感染,故而女性所占比例68.66%顯著高于男性31.34%(P<0.05)。除此之外,處于絕經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偏低,無法對陰道pH 值給予正常維持,進而導致細菌遷移,加之尿道黏膜隨著年齡增大而不斷退行性改變,使得局部抵抗細菌侵襲的能力減弱,所以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5],這一點也證實了年齡≥60歲的2 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65.67%較40~59歲階段患者34.33%更高(P<0.05)。
合并尿路感染的2 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可能與尿路刺激癥狀(尿急、尿痛、尿頻)被糖尿病癥狀(多尿、血糖水平持續升高)掩蓋有關。本研究觀察發現20例無癥狀菌尿(29.85%),相對而言,炎性反應不甚明顯;另外還發現尿潴留7例(10.45%)、敗血癥2例(2.99%);白細胞>10×109/L占比62.69%、血肌酐>132μmol/L占比34.33%。現階段臨床尚未完全明確2 型糖尿病尿路感染發生機制,大多數研究學者認為糖基化產物、氧化應激、內皮細胞失衡等因素,遷移單核細胞,進而減少了化學趨化因子以及細胞素,降低了泌尿系統中的粒細胞所致;血糖水平升高容易降低粒細胞吞噬能力,進而增大患者感染風險[6]。
本研究67例患者中,檢出29 株大腸埃希菌(43.28%)、12 株變形菌屬(17.91%)、10 株白色假絲酵母菌(14.93%)、8 株銅綠假單胞菌(11.94%)、8 株克雷伯菌屬(11.94%)。其中以大腸埃希菌為主,究其原因:源自于腸道的大腸埃希菌,由于血糖持續升高使得患者減弱了生理防御機能,紊亂了人體腸道微生態,進而導致正常菌群轉移,最終誘發內源性感染[7]。大腸埃希菌能夠結合尿路上皮細胞,促使輸尿管擴張,而細菌具有較強的黏附性,無法被尿液沖走,便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尿路逆行感染。
由于糖尿病減弱了人體免疫力,加之炎性反應不突出,這就需要臨床對糖尿病患者群體加強尿路感染診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特別是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應當作為重點篩查對象。防治過程中,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醫護人員,通過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平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注重自我保健,不斷提高自身機體免疫抵抗力;遵醫囑規律服藥,積極控制血糖、尿糖,以免發生諸多并發癥。若是患者出現并發癥,及時圍繞其病情給予胰島素注射,并留意患者有無神經性膀胱,因為糖尿病導致的神經源性膀胱極易誘發尿潴留,長此以往,必然會誘發腎積水、尿路感染,故而臨床應當加強防治糖尿病神經性膀胱者[8]。叮囑患者遵醫囑合理用藥,講解盲目濫用藥對疾病轉歸的不利影響,引起患者重視,積極配合臨床做好病原學檢查,正確指導患者合理應用抗生素,以防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