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松
(安徽省界首市人民醫院,安徽 界首)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臟血管發生堵塞,心肌出現缺血壞死造成功能異常。從醫學的角度講就是心臟的冠狀動脈突然間堵死,沒有血流流動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在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內科重癥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心內科一種常見的手術方式。主要是對冠狀動脈狹窄或者閉塞的患者植入支架,通常PCI 手術是在局麻的情況下進行,通過穿刺患者的橈動脈或股動脈,將導管送入冠狀動脈。然后在狹窄的部位放入支架將血管擴張,來解除患者臨床癥狀的一種方法。隨著該技術的快速發展,該法已成為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的首選。我院對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別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聯合替羅非班治療。對比分析兩種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詳細報道如下。
我院選擇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數據完善,符合PCI 治療指標。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此項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劃分為A 組和B 組,每組66例。其中,B 組男性女性比例為41:25,年齡43~92歲。A 組男性女性比例為32:34,年齡34~8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B 組接受PCI 治療,對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術前口服75~300 mg 的阿司匹林。沒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PCI 手術前24 h 應口服300~325 mg 阿司匹林,同時術前給予負荷劑量的氯吡格雷300 mg 或者替格瑞洛180 mg。穿刺患者橈動脈或者股動脈,穿刺后,經動脈鞘注入3000 IU 達肝素鈉。介入治療后皮下注射達肝素鈉注射液2500 IU,1 次/12h,持續3~7 d。A 組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廠名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8)治療。冠脈注射替羅非班,起始劑量為10 μg/kg,3 min 內推注完畢。而后以0.1 μg/(kg·min)的速度維持24 h 滴注。如果輸注過程出現嚴重出血并發癥或血小板減少情況,應立即停藥。
觀察兩組術后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心肌梗死冠脈內溶栓(TIMI)后冠脈內血流情況和患者總出血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等安全性指標。TIMI 血流分級。零級(無灌注):是指完全沒有血流通過,血流不能到血管遠端顯影,提示血管完全處于閉塞狀態。一級(滲透而無灌注):則是指不能有效達到血管的遠端,但可以通過側枝循環,沒有正向的血流,提示有血管的閉塞。二級(部分灌注):血流需要延遲后才能達到血管的遠端,多存在血管的狹窄等情況;三級(完全灌注):是正常的,血流可以快速達到血管的遠端。
A 組治療后LVEF 以及TIMI 血流分級均顯著高于B 組,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LVEF、TIMI 血流分級情況[,n(%)]

表1 兩組患者的LVEF、TIMI 血流分級情況[,n(%)]
A 組患者術后出血情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情況明顯優于B 組,兩組差異顯著,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患者術后出血情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情況(n,%)
急性心肌梗死是多發性臨床疾病,中老年人群是易發群體。冠狀動脈出現持續急性缺氧、缺血引起的心肌壞死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影響[1]。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性胸骨后疼痛、硝酸酯類藥物緩解不完全和心電圖改變。如果治療不當,病人可能會有死亡的危險[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是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飲食因素和心肌梗死之間密切相關。當人類動物脂肪和膽固醇長期攝入過高,而各類蔬菜、水果、五谷雜糧等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食物吃的少,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持續作用就會引發心肌梗死。分析這種不良飲食習慣導致心肌梗死的原因。首先,長期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和大量膽固醇可導致膽固醇沉積在動脈內壁上。時間長了,積累在動脈內壁的膽固醇板塊就像水壺里的水垢一樣越積越厚,最終導致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阻塞,發生心肌梗死。所以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要注意避免暴飲暴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延緩乃至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
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選治療方法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3]。雖然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然而這種治療會損傷患者的血管內皮,甚至影響血液的復流[4]。進一步研究發現,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無復流的原因是微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血小管粘附聚集阻塞微血管。并且隨著疾病的發展,血小板聚集嚴重,內皮細胞損傷加重,紅細胞接著失去變形能力,并刺激相關中性粒細胞的活性,這些中性粒細胞聚集在冠狀毛細血管中并影響血管內血流[5]。這種病是急性血栓閉塞引起的,需要進行再通治療。當進行再通治療時,有必要選擇適當的溶栓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替羅非班是一種有效的抗血小板藥物,可防止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糖蛋白GP Ⅱb/Ⅲa 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栓形成。替羅非班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內皮細胞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負荷,改善心肌再灌注能力,提高PCI 療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注射替羅非班可改善心肌缺血,減少再灌注量,減少血栓負荷,提高療效[6]。替羅非班因其療效快,已廣泛應用于心肌梗死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本研究,A 組患者采用介入手術聯合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結果顯示,治療后A 組患者LVEF 水平明顯優于B 組,TIMI 血流分級Ⅲ級患者比例明顯高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聯合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不僅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臟的射血容量,而且對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也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介入手術聯合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對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有積極作用[7]。
冠脈介入聯合替羅非班注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比較單純介入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