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方敬
(廣西賀州市中醫醫院,廣西 賀州)
膽總管結石屬于常見、多發性疾病,患者表現為腹部不適、發熱等癥狀,其病因復雜,單純性藥物治療效果欠佳,還可能導致病情復發、膽總管癌變,因此建議符合手術取石指征患者采取手術治療[1]。LC(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目前切除膽囊的主要方式,早期臨床上將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作為腹腔鏡術禁忌證。但近些年外科醫師臨床經驗積累及腹腔鏡技術不斷進步,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膽總管結石傳統開腹術無疑是創傷最大的,患者術后感染風險更高、還需帶T 管、恢復過程也更加緩慢。現就我院收治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手術治療資料進行歸納,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膽總管結石的患者納入觀察組,給予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治療。選擇同期收治的2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納入對照組,給予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兩組研究對象入組時均經CT、超聲等確診,結石直徑1.2~2.2 cm。對照組:男女比例11:9;年齡42~67歲,平均(59.8±1.7)歲;單發結石5例、多發結石15例。觀察組:男女比例11:7;年齡42~67歲,平均(58.8±1.3)歲;單發結石3例、多發結石15例。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為開腹取石術,仰臥位、全身麻醉,于右腹直肌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讓膽囊能充分暴露,切除膽囊。膽總管切開后以取石鉗取石。術畢留置腹腔引流管、T 型膽總管引流管,自T 型膽總管引流管注入生理鹽水100 mL,觀察未見膽總管切口瘺液,解除氣腹,縫合切口,術后積極抗感染。觀察組則采取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下切開取石術,仰臥位、全身麻醉。以四孔法穿刺,氣腹后置入所用器械。在鏡下游離膽囊管,夾閉膽囊動脈、牽壓十二指腸,選擇無血管處游離、切開膽總管1.2~2.5 cm,電凝止血切口部位。經操作孔將鴨嘴鉗置入,鏡下探查膽總管,以鴨嘴鉗將結石取出。緩緩置入纖維膽道鏡探查結石殘留情況,若存在殘留結石則以膽道鏡取石網籃取凈殘留結石。術畢,以生理鹽水將膽道沖洗干凈,腹腔引流管、T 型膽總管引流管,縫合切口,術后積極抗感染。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用時、手術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并發癥主要指切口感染、膽漏、腸黏連等。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90.5±10.5)min、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5.6±2.3)h、及住院時間(6.2±0.8)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用時(98.3±11.3)min、術后肛門排氣時間(20.8±2.1)h、及住院時間(7.8±0.9)d,手術出血量(10.5±5.7)mL 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出血量(20.5±7.2)mL,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術后2 d 6例完全恢復、術后3 d 12例完全恢復,對照組術后2 d 5例完全恢復、術后3 d 10例完全恢復,術后4 d 5例完全恢復。觀察組完全恢復平均時間(2.1±0.3)d 明顯短于對照組恢復時間(3.2±0.8)d(P<0.05);觀察組出現1例切口感染,對照組出現3例切口感染,在及時有效處理后均順利出院。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56% 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5.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較[,n(%)]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較[,n(%)]
膽總管結石屬于常見的一種膽道外科疾病,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如膽總管梗阻、膽管炎等,在結石清理之前還會反復發作。膽道梗阻與病情進展速度、病情程度、膽道感染程度、肝臟受損、并發癥等有關[3]。早期患者臨床表現不突出,也容易被忽視,之后病情進展可表現出腹痛、門靜脈高壓癥、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嚴重者還有生命危險。雖然膽總管結石并非惡性疾病,但其自身無法自愈,需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避免病情進展[4]。
臨床治療中選擇科學有效的取石方法是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的關鍵。以往臨床外科主要選擇開腹取石術來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但開腹手術創傷極大、并發癥發生率也高,對患者恢復不利[5]。近些年臨床腹腔鏡技術的應用不斷推進,其鏡下操作更加精細、準確,現已被廣泛應用,包括用于治療膽總管結石。腹腔鏡取石手術的主要優勢在于:①無需開腹,能完整保留十二指腸乳頭結構,避免其生理結構被破壞[6];②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下手術取石操作范圍更大,取石范圍包括二級肝管、肝總管至十二指腸乳頭,并同時運用膽道鏡取石網籃徹底清除膽總管結石,因此結石清除率極高;③膽囊炎性反應、泥沙樣結石殘留者留置T 管,能避免膽漏發生,還方便術后清洗膽道、T 管造影;④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術對患者的損傷更小、術后并發癥問題更少[7]。目前,有關腹腔鏡、膽道鏡取石術的適應證并未進行統一規定,一般認為結石直徑1 cm 以上或4 個以上多發結石患者、囊管狹長或彎曲患者、膽總管遠端結石者可選用該術式[8]。在術中,膽道鏡能直接探查和評估膽管病變局部,在手術操作時也不會傷及機體正常組織,對胃腸道、膽總管的損傷比較小,手術安全性高,術后恢復也快,尤其是對高齡患者更有益。同時,該手術下結石清除率高,避免結石殘留復發。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腸道功能完全恢復時間更早,且并發癥也更少。
綜上所述,針對膽總管結石患者手術治療,可優先選擇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能提高臨床治療效率,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