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國,熊永娟
(同心縣農業農村局,寧夏吳忠 751300)
相同體重時,閹割后的荷斯坦犢牛生長速度快于肉牛,在飼養場的90~100 d,閹割后的荷斯坦犢牛的活重可增加1倍。為了充分發揮這種生長潛力,犢牛采食的全混合日糧營養濃度較高,但由于犢牛進入飼養場時的初始體重較輕(130 kg左右),成熟末重較重(>575 kg),因此,荷斯坦牛的生長-肥育期較長,超過300 d(Walter等,2016)。長期飼喂能量密度高的日糧(以高淀粉和低牧草為特征)會增加個體消化紊亂(Cheng等,2008)。這一效應在荷斯坦牛中被放大,因為其腸道容量大,提高了自由采食量和代謝性死亡、腫脹和肝膿腫等相關疾病的風險(Walter等,2006)。以玉米為基礎的生長肥育日糧富含易發酵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降低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降低消化功能障礙的風險(韋子海等,2018)。但在生長肥育日糧中增加粗料、減少淀粉的替代方法本身可能限制能量攝入,從而增加生長性能下降的風險(Calderon-Cortes和Zinn,2006)。目前在整個生長肥育階段降低非纖維碳水化合物水平對犢牛生長性能影響的研究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全混合日糧中不同纖維水平對肉牛生長性能、養分消化率和胴體性狀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試驗將平均體重為(126.52± 1.19)kg的32頭肉牛隨機分為2組,每組4個重復,每個重復4頭。高水平纖維組肉牛飼喂中性洗滌纖維水平為22.5%的全混合日糧,低水平纖維組肉牛飼喂中性洗滌纖維水平為13.5%的全混合日糧,試驗共220 d。兩組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不同纖維水平日糧原料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生產數據記錄在試驗開始、110 d和220 d對肉牛進行稱重,統計試驗開始到110 d,111~220 d的飼料用量,記錄的數據用于計算各階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飼料報酬。
1.3 樣品采集與分析試驗結束前4 d收集每個重復肉牛的糞便和飼料并稱重,樣品-20℃保存。混合每個重復的樣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500 g糞便及200 g飼料在65℃烘箱中烘72 h,粉碎過1 mm分析篩。采用飼料養分國標法分析有機物、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含量,根據飼料和糞便中養分含量計算表觀消化率。試驗結束后每個重復選擇1頭牛進行屠宰,稱量屠體重,計算屠宰率。用游標卡尺測定眼肌面積。參考Park等(2002)的方法對大理石紋進行評分,取50 g肌肉烘干粉碎后用于分析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
1.4 數據分析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模型進行統計分析,采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不同纖維日糧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由表2可知,高水平纖維組肉牛110和220 d體重及1~110 d平均日增重、111~220 d平均日采食量均顯著高于低水平纖維組(P<0.05)。日糧纖維水平對各階段肉牛的飼料報酬、111~220 d和1~220 d平均日增重及1~110 d和1~220 d 平均日采食量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不同纖維日糧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不同纖維日糧對肉牛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由表3可知,高水平纖維組肉牛干物質和粗蛋白質表觀消化率較低纖維組分別顯著提高4.14%和4.73%(P<0.05)。高水平纖維組肉牛和低水平纖維組肉牛的有機物、粗脂肪、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不同纖維日糧對肉牛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
2.3 不同纖維日糧對肉牛胴體性狀的影響由表4可知,日糧處理對肉牛屠體重、眼肌面積、大理石紋評分及肌肉成分(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與低水平纖維組相比,高水平纖維組肉牛的屠宰率和內臟系膜脂肪占比分別顯著提高3.26%和16.22%(P<0.05)。

表4 不同纖維日糧對肉牛胴體性狀的影響
綜上所述,高水平纖維組肉牛110和220 d體重以及1~110 d平均日增重、111~220 d平均日采食量均顯著高于低水平纖維組,但日糧纖維水平對各階段肉牛的飼料報酬、111~220 d和1~220 d平均日增重及1~110 d和1~220 d平均日采食量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體重方面,飼喂高纖維水平日糧的肉牛整個試驗期的平均日增重在數值上高于低水平纖維組。因此,在最初生長階段,日增重的部分增加可能歸于賴氨酸是這一時期的限制性氨基酸(Zinn等,2007)。試驗前112 d的低水平日糧的賴氨酸略低于NRC推薦 標 準(NRC,2000)。Defoor等(2002)同 樣 觀察到,在日糧中增加中性洗滌纖維水平可提高體重,這可能是由于亞臨床消化功能障礙減少的原因。此外,亞臨床酸中毒的風險與高纖維和低纖維日糧中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與中性洗滌纖維值有關(NRC,2000)。
本試驗結果顯示,高水平纖維組肉牛干物質和粗蛋白質表觀消化率較低纖維組分別顯著提高4.14%和4.73%,而高水平纖維組肉牛和低水平纖維組肉牛的有機物、粗脂肪、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均無顯著差異。其他纖維原料上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反,如Al-Jassim等(2007)報道,用橄欖油渣作為高纖維原料,隨著添加水平的提高,羔羊干物質、有機物、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的的消化率逐漸降低,但對粗蛋白消化率沒有顯著影響。
胴體性狀結果顯示,日糧處理對肉牛屠體重、眼肌面積、大理石紋評分及肌肉成分(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但與低水平纖維組相比,高水平纖維組肉牛的屠宰率和內臟系膜脂肪占比分別顯著提高3.26%和16.22%。關于高纖維水平提高屠宰率的具體機理目前還不清楚,作者推測其與提高肉牛活體重有關。另一方面,Fernandez和Fraga(2006)報道,日糧脂肪和纖維替代淀粉增加了體脂肪含量,降低了系膜脂肪和肌間脂肪的相對重量,這可能是由于日糧纖維的可用性更高,組織系膜生成程度更低的結果。
全混合日糧中高水平中性洗滌纖維(22.5%)可以提高肉牛體重和育肥前期的平均日增重,改善干物質和粗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對胴體性狀無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