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永 鄒興樂
(中國黃金集團江西金山礦業有限公司)
江西某金礦選廠經技改擴建已成為處理規模3 000 t/d的大型選礦廠[1],設計采用三段一閉路破碎流程,產出10 mm的原礦進入一段閉路磨礦流程進行磨礦分級,入浮選原礦要求濃度30%,細度-0.074 mm≥65%,浮選工藝流程為1粗2精3掃,金精礦濃密脫水后得到最終精礦,尾礦排出用于充填。實際生產中,因入浮選漿量較大,原礦品位較高,精礦金品位控制在30 g/t時,能得到較優的尾礦品位和回收率,但精礦金品位稍低,影響金精礦計價。
通過大量研究表明,提高金精礦品位主要有更換高效浮選藥劑[2]、調整捕收劑用量[3-4]、粗精礦再磨浮選[5]3種途徑。雖然這3種方案皆有可觀的成效,但同時也增加了選廠的后期投入,對低品位礦和小型選廠效益提升不明顯。為此,在不影響尾礦品位及不增加選廠投入的條件下進行工藝優化,將精礦金品位提高至35 g/t以上,以增加選廠經濟效益。
某金礦礦石主要為蝕變巖型金礦床,礦體與圍巖間無明顯界線,屬原生貧硫化物金礦床。礦石按結構構造可分為浸染狀硅化黃鐵礦化糜棱巖塊狀和硅化黃鐵礦化千糜巖條帶狀2種礦石類型[6]。選廠浮選工藝流程見圖1。

為了解該選廠現場生產浮選精選流程礦物的富集和損失情況,以各精選泡沫槽為取樣點,選廠精選選用2臺XCF高效浮選機和3臺KYF浮選機,為方便研究,作編號處理。以一班8 h內每小時取樣1次作為研究樣,在試驗室進行脫水烘干后進行篩析。各點精礦篩析結果見表1、表2。

注:精選1-1為XCF高效浮選機,精選1-2、1-3為KYF浮選機。

注:精選2-1為XCF高效浮選機,精選2-2為KYF浮選機。
由表1、表2可知,XCF高效浮選機對細顆粒礦的富集效率高于KYF浮選機,-0.075+0.050 mm粒級精礦金品位較高,金分布率較高。因此,加強對-0.075+0.05 mm粒級產品的富集回收是提高精礦金品位的關鍵。
選廠精選取樣點為各浮選機刮出泡沫,每班8 h,每1 h取樣1次,連續取樣3個班。樣品化驗分析結果見表3。

?
由表3可知,各點精礦金品位大小排序依次為2-1>1-1>2-2>1-2>1-3,可以看到2-1、2-2號槽刮出的精礦作為最終精礦時,其平均金品位與當班精礦金品位相差不大;取兩點平均品位作為最終精礦時最優結果為1-1、2-1號槽,平均品位為一班37.15 g/t,二班39.15 g/t,三班35.05 g/t;取3點平均品位作為最終精礦時,最優結果為1-1、2-1、2-2號槽,平均金品位為一班33.17 g/t,二班35.13 g/t,三班31.8 g/t,品位提高不明顯,舍棄該結果;取4點平均品位作為最終精礦時,最優結果為1-1、1-3、2-1、2-1號槽,因漿量與平均品位偏低,舍棄該結果。
綜合粒度考察及品位分析結果表明,粗選精礦在1-1號槽刮出品位已合格或接近合格,無需再進入下一道工序進行浮選,同時2-2號槽品位較低,影響了最終精礦。綜合平均品位來看,1-1、2-1號槽的平均品位明顯優于2-1、2-2號槽的平均品位。
通過分析,技改方案為將1-1、2-1號槽刮出的泡沫作為精礦導流入精礦池,1-2、1-3、2-2號槽刮出的泡沫作為精選2的浮選原礦。技改后班樣精礦品位有明顯提升,3班班樣精礦品位依次為37.7,36.5,39.3 g/t。
江西某金礦選廠通過試驗分析得出,精選1-1號槽精礦存在已富集合格的金精礦被引入下一道工序重新富集的現象,影響精選2作業的富集效率。精選2-2號槽富集效率低于1-1號槽,且刮量比2-1號槽稍大,精礦金品位較低,使最終精礦金品位整體偏低。通過優化精選浮選工藝,在不影響尾礦金品位的前提下,精礦金品位及回收率明顯提高,且該技術方案無須后期經濟投入,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