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芬
惡心想吐、胸口灼熱、打嗝連連、喉嚨有異物感……胃食道反流一旦發病,有可能一生無法痊愈。停藥后6個月內,約八成以上的人都可能再次發作。除了食欲缺乏、情緒不佳,還會引發氣喘、睡眠呼吸暫停,甚至升高肺炎、黏膜病變、食管癌的罹患率。
進食中不充分咀嚼、邊走邊吃,進食后馬上躺下等飲食習慣,都會妨礙消化。一邊學習一邊進食時,還有看著視頻進食時,你會留意到自己正在吃東西嗎?當大腦不認為自己正在吃東西的話,很可能不會分泌消化液。那么,我們該如何從飲食改善胃食道反流呢?
我們須檢討自己錯誤的用餐觀念。因為隨意打發三餐,也是造成胃食道反流癥的原因之一。當今社會,越來越多人進食時分心做其他事、進食很急,能靜下心來享用食物的機會很少。因為未經充分咀嚼便吞下肚,餐后馬上活動,總是會干擾并拉長胃部消化食物的時間,再加上用餐時間不規律,這都是導致疾病的原因。希望大家在用餐時,要準備30分鐘以上的時間,慢慢享用。
通常認為,人的精神壓力過大時,大腦會尋求刺激,進而出現暴飲暴食、偏好甜食、攝取刺激性食物的傾向。
紓解精神壓力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從尋求刺激性食品來緩解壓力。尤其是辛辣食物、高溫食物會對食管造成極大刺激,也會導致食管燙傷,對胃部造成的負擔更不容小覷。吃太多也不好,吃東西不求吃到飽,告訴自己吃八分飽就好。
除了留意正在吃什么東西之外,進食的同時,也要記得充分咀嚼。充分咀嚼之后,唾液才會分泌出來。唾液內含淀粉酶,可幫助消化。所以,一邊咀嚼,一邊將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之后,才能幫助消化。每一口食物,最好咀嚼20次以上。
充分咀嚼之后,口中食物的體積會變小。體積縮小,在胃里就不必花太多時間消化。反之,吞入腹中的食物越大塊,便越需要大量胃液,并得花多一些時間才能消化。
此外,未經充分咀嚼就咽下,還會吞進大量空氣,容易打嗝。打嗝時,下食管括約肌會松弛,更易引發反流。
用餐后,下食管括約肌容易出現暫時松弛的現象,當許多食物進入胃部之后,也容易引發反流。這時候躺下來,將進一步阻礙消化,除了會促使反流現象發生之外,還會導致胃脹。所以,吃完東西后,要避免馬上躺下。
體內的消化液,通常會每天按時工作。午間,消化液會大量分泌,腸道會動起來運用消化液。晚間若大吃大喝,腸胃便無法休息,所以,睡前3~4小時應結束進食。只要能做到這點,胃酸的分泌節律將會有很大改善。
此外,對身材肥胖的人來說,應盡量減肥,并減少吃宵夜、睡前進食、過量飲酒,如此才能預防胃食管反流的發生。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區民政中醫門診部副主任醫師)
(編輯 吳蘭芳 見習編輯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