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紅燒肉、東坡肘子、辣子雞、水煮魚……勞累一天之后,很多人會忍不住大快朵頤。在滿足味蕾的同時,人們會忽略,過多食用紅肉和加工肉會損害健康。
每天吃肉過量,會增加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關節疾病等的風險。
無論紅肉、加工肉,還是禽肉,都有攝入量的上限。吃肉太多對健康的危害是一個長期過程,肉類攝入過多,不僅會使熱量超標,導致肥胖或超重,過多的蛋白和脂類在體內日積月累,還可能引發代謝性疾病。
加工肉制品,即經過鹽腌、風干、發酵、煙熏或其他處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長保存時間的肉類。因其美味與便捷的特點深受年輕人喜愛。但加工肉含亞硝酸鹽,多吃可能致癌。加工肉包括香腸制品、火腿制品、腌臘制品、醬鹵制品、熏燒制品、油炸制品等十大類。
紅肉主要指哺乳動物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中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多吃可能使代謝負擔加重。攝入過多紅肉會增加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因為它們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風險。發生糖尿病和息肉的風險增加主要與膳食結構失衡有關,因為紅肉能量高,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長期吃太多,肝、腎代謝負擔會非常沉重。
任何肉都不可攝入過量,但基本量要滿足,堅持科學的飲食結構最關鍵。
那么,什么樣的飲食結構是健康的呢?
1.調整紅白肉的比例,晚上少吃紅肉。吃肉仍建議首選魚肉,然后是禽類,最后是紅肉。建議正餐中要吃些肉食,豬、牛、羊、雞、鴨、鵝可以換著吃,白肉的比例多些。需注意的是,晚上人們活動量相對小,最好少吃不容易消化的紅肉,可適量吃些含白肉菜肴,如小雞燉蘑菇、清蒸鱸魚等。
2.烹飪控油,科學搭配。烹飪肉首先要注意做熟,以殺死細菌;其次,要清淡少油,多蒸、煮、燉、鹵、汆、拌,少煎、炸、炒,盡量采用低溫烹調;再次,要注意葷素營養搭配,如可把肉煮好后切成肉絲或肉片,和焯好的豆芽、西藍花等蔬菜拌在一起吃,夏天也可做成涼拌菜,用肉絲和紫甘藍、黃瓜絲拌在一起,加點魔芋絲,既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充足,還不易長胖。
(作者系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編輯 吳蘭芳見習編輯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