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生活中,說起貧血,很多人覺得就是偶爾頭暈,休息一下就好。其實,貧血的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乏力、精神萎靡、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消化功能減退、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種癥狀。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申淑珍提醒說:發現貧血,先別急著補血,先確定病因最重要。
青春期缺鐵性貧血大多起病緩慢,病初時癥狀隱匿,容易被家長忽略。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學習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易導致神經、消化、內分泌等系統功能失調,血紅蛋白減少,血液輸氧能力降低,造成組織缺氧,尤其是腦部缺氧,引發一系列的臨床表現,如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精神不集中等。
青春期處于人生第二個生長高峰,身體對營養素(包括鐵)的需求隨之增加。如果在此階段不注重營養或營養不合理,孩子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有些孩子愛美,盲目節食,或是存在挑食、偏食等行為,這些做法均可導致鐵攝入減少。此外,青春期女孩子如果月經量過大,也會導致鐵流失。孩子生活不規律、學習壓力大、精神疲勞、體力消耗過度、睡眠得不到保證等,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鐵的攝入與吸收。
發現貧血,最關鍵的不是急于補血,而是應先就診找到病根。如果不治療基礎疾病,單純地補充營養品,很難根治貧血。
如果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喝濃茶、節食減肥等引起的貧血,就需要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如果是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則需要化療、刺激骨髓造血;如果是消化道腫瘤引起的貧血,不手術切除腫瘤很難改善貧血。
因為引起貧血這一癥狀的原因很復雜,所以,一旦出現貧血或懷疑自己貧血,如面色發黃、乏力、懶動等,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血液科就診,通過查血常規、肝功、腎功、血清鐵、鐵蛋白、溶血相關檢查、大便隱血實驗,必要時行胃鏡腸鏡檢查以及骨髓穿刺等,診斷排查血液病,查清貧血原因后再對癥治療。
(作者曾任山東省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急診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