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理工男,特別是我們學機械的理工男,不光有聰明的大腦,更有一雙靈巧的手。可以這么說,家里有了我們,就相當于有一個免費的維修工,哪兒壞修哪兒,大到電器、馬桶,小到手機、鞋子,數不勝數。想學個啥,出去轉轉看看,回家再琢磨一下,自己動動手就學會了。對了,我還會洗頭、剪頭發、按摩。嗯,一個詞概括:經濟適用男。
玉寒:我大學學的是新聞傳播,尤其喜歡看電影。上班以后,我進入的是個有點兒“土”的基礎性行業,主營業務跟電影完全不搭界。2020年有一部還算靠譜的與我工作行業相關的電影上映,我激動之余,當晚就趕出了一篇影評,并懷著忐忑的心情詢問領導能否發在單位公眾號上。沒想到領導欣然同意,還鼓勵我以后多多創作。文章發出后點擊量不錯,還有不少讀者評論點贊。那一刻我感受到,專業積累非常重要,還能給工作帶來更多樂趣和奇妙的化學反應。
明前茶:我之前一直覺得專業不過是謀生手段,與理想相去甚遠,也談不上熱愛。參加工作后不久,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那一日,一位50多歲的中年婦女手持一份介紹函來到館內,說要查一家已改制企業的人事檔案。仔細詢問后我犯難了,她提供的線索讓我壓根兒無從下手。望著她滿懷期待的眼神,我實在不忍心將她拒之門外。在征得領導同意后,我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花了兩個小時,終于在偌大的庫房里找到了她要的那份檔案。當她用有些顫抖的手翻看那份塵封多年的已有些泛黃的頁卷時,我看到了她眼里閃爍的淚光……那一刻,我深愛我的專業。
陳施紅:我實習之初,學校就把“潛能課堂”交給我,我開始探索英文繪本和兒歌、動畫片在提升學生英語成績方面的作用。在課堂上,我明顯能感覺到孩子們因為學習方式的改變引發學習熱情高漲。3個月后,孩子們的英語平均成績提高了十幾分。我想,這也反映了他們英語能力的提高。英語不僅是我的專業,更是我的熱愛,還可以影響孩子們,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熊健林:我的專業里最讓人叫苦不迭的學科是測繪學。它既要求學生掌握各種概念和數據計算方法,又要求我們精通各種儀器的操作和地形圖的繪制。但通過課上認真聽講,我發現測繪專業知識是有自身規律的,也漸漸領悟了儀器的使用方法。后來我有幸協助其他學校的學姐進行測繪,在我精準地對中調平、熟練地使用全站儀時,她們充滿贊許的目光讓我確信,測繪是值得努力鉆研的。
說再見的薇安:我是一名護士。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并沒有多喜歡這個專業,但參加工作以后,我對工作越來越熱愛。記得有一次,發燒的我正躺在值班室輸液,迷迷糊糊中,聽到同事正焦急地討論一位病人的病情。我起身去看,病人大出血,很危險,而當時正是深夜。我拔掉手上的針頭,配合同事一起搶救病人。那一刻,我感受到護理專業神圣的使命熠熠生輝。
沐辭奚:學習國標舞近10年,參加了很多次比賽,今年第一次獲得陌生人的稱贊。那天,我在賽場邊候場,一個女生走過來問我是哪個場次上場。看到她的工作證,我如實回答了她。我以為她過來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沒想到她說:“我覺得你們跳得真好,是看一眼就能被吸引的。”我很吃驚,連忙感謝她。接下來,她居然要跟我合照!這是第一次有陌生人要求跟我合照呢。因為她,這次比賽令我難忘,也讓我第一次享受到除了獎項之外的快樂!
紀孟媽:我是“70后”,20世紀90年代大學畢業,剛好遇上大學畢業不包分配的第一年。好在我念的中文專業在那個年代挺好找工作,當時俗稱其為“萬金油”,參加工作后,事業可謂順風順水。然而最讓我驕傲的是,從我懷孕到兒子出生,直到他現在15歲,我沒有中斷過記日記,記錄自己孕兒育兒的心路歷程,記錄兒子的每一次成長:說第一句話、掉第一顆牙、第一次叛逆、第一次拿獎……六大本,洋洋灑灑百萬字,而今仍在繼續。我憧憬著,退休后的我手捧厚厚的日記,給我的孫子、孫女講他們的爸爸的故事……
王靜:我大學學的是會計專業,畢業后進入一家市直單位做出納。入職3年后,老會計退休,我接任會計,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市財政局組織的市直單位固定資產清查統計上報工作。按照會計制度,單位必須建立固定資產明細賬,偏偏老會計沒有建立相關賬本。埋怨不起作用,接下來的半個月里,我沉下心來耐心翻閱一本本會計憑證,從頭開始建立一本翔實完整的固定資產明細賬,填寫好固定資產清查報表,如期上報市財政局。辛勤的付出換來了市財政局的嘉獎通知和領導在大會上的點名稱贊。這一刻,我深愛我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