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麗 馬亮亮
關鍵詞:非洲豬瘟;現場處置;風險點
在疑似疫情發生但未確診之前,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重點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早隔離,限制移動。盡早對疑似場戶進行隔離,對其存欄生豬及其產品“畫地為牢”,禁止存欄生豬及動物產品離開該場所,限制該場所內養殖等人員、運輸車輛移動,直至確診。
2.緊急消毒,殺滅病原。在該場所的入口和出口處設置人員和車輛的消毒點。人員進入該場所必須穿戴防護用品,離開后確保鞋子、衣物和相關物品消毒徹底,穿戴的一次性防護用品要集中銷毀。車輛不得駛入該場內,離開時要確保輪胎、汽車底部等表面區域消毒徹底。
3.普查數量、數清戶明。一是查清疑似場戶存欄、發病、死亡生豬數量和1個月內該場所生豬及其產品調入、調出情況,二是立即統計3公里和13公里范圍內養殖場戶數量、易感動物數量,村莊、屠宰場和交易市場的名稱和地址,便于在疫情確診后第一時間掌握疫點疫區受威脅區情況。
按照《非洲豬瘟應急預案》要求,處置疫情時,各級政府是疫情處置的責任主體,畜牧獸醫部門應發揮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技術指導作用,公安、交通應配合做好疫情處置工作。在疫情確認后,應立即成立應急指揮機構,縣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現場應急處置總指揮,獸醫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現場應急處置副總指揮,其他相關部門派專人在現場應急處置總指揮的統一安排下,落實責任,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設置工作小組,保證疫情處置高效運轉、數字統計清晰明確、物資發放及時到位、消毒檢查徹底干凈、疫病追溯清晰明了。
在疫情處置過程中,參與處置疫情的人員及車輛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人員要求。一是明確職責,固定人員。參與撲殺、流調采樣、消毒檢查、無害化處理等工作的人員要相對固定,做到撲殺人員在撲殺結束后不參與流調采樣、消毒檢查等任務,流調采樣人員在疫情處置期間不參與撲殺、消毒檢查等任務,消毒檢查人員不參與撲殺、消毒檢查等任務。指揮調度及后勤保障人員在疫情處置期間不參與撲殺、流調采樣、消毒檢查等任務。如必須參與需按規范消毒后開展工作。二是分區管理,互不交叉。參與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受威脅區以外等四個區域的人員應按照職責分工在各自區域開展工作,4個區域風險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受威脅區以外。禁止高風險區工作人員進入低風險區,控制低風險區工作人員進入高風險區頻次。三是加強防護,徹底消毒。承擔撲殺、無害化處理、流調采樣、消毒檢查、指揮調度、后勤保障等職責的人員在改變工作任務時要按規范徹底消毒,高風險區工作人員進入低風險區時要按規范徹底消毒。人員進入場戶開展撲殺、流調采用、無害化處理、消毒檢查時必須穿戴防護用品,離開后確保鞋子、衣物和相關物品消毒徹底,穿戴的一次性防護用品要集中銷毀。
2.運輸車輛要求。一是運輸撲殺生豬車輛要固定運輸路線,固定的運輸路線要進行常規消毒;每次運輸前應在車廂底部鋪設完整不滲水的塑料布,防止運輸途中血水等滲出車外;每次離開無害化處理場點后要徹底消毒;在撲殺結束后所有參與運輸撲殺生豬的車輛應集中在固定場地,集中消毒4~5天。二是流調采樣或督導車輛每次流調采樣或督導要按照從低風險區到高風險區的路線開展,車輛不得駛入流調采樣或督導場戶,從高風險區進入低風險區時要按規范消毒,每天采樣和督導結束后應確保輪胎、汽車底部等表面區域消毒徹底。三是其他政府參與車輛原則上在固定的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和受威脅區以外移動。從高風險區進入低風險區時要按規范消毒,每次任務結束后應確保輪胎、汽車底部等表面區域消毒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