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平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節水灌溉;節水設施;灌溉方法
農業一方面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另一方面還關系到現代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中有必要積極推進農田節水灌溉,這不僅符合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有利于達成農村新建設的目的。所以,我們需要加強中國先進水利灌溉技術的應用,致力于推動中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農民而言,將節水技術應用于農田可以增加產量和收入。依照農作物特性的不同,可以灌溉特定量的水,科學合理地控制農作物的生長,以達到一定的高產水平。另外,由于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相應的技術節省了大量灌溉用水。通過繼續實施節水灌溉技術,節水的概念已經傳播到基層人民,這也為樹立國民節水意識帶來了一些好處。定期和定量的監管會對人們的意識和支持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節約水資源已成為一種好習慣。節水灌溉技術在建設維護良好的農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農田水利灌溉工作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1 農民不熱衷于開展節水項目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鄉村區域的農業生產投入與收入不成正比,農民的收入都比較低。如果此現象一直存在的話,農民的生活就無法得到有效改善,許多農民將找到新的生計,并失去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參與。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農業工人遷往城市。當農民失去對農村農業生產的熱情后,農村將流逝大量勞動力,而他們對節水工程的建設熱情也會大大降低,從而阻礙了田間灌溉的建設和管理。
2.2 節水工程設施老化
在中國悠久的發展歷史中,農業一直是基礎產業。新中國成立后,農業仍舊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中國政府和人民對農業生產的關注,導致農業節水項目的投資正在增加。然而,目前農田節水項目的早期建設缺乏節水意識,也沒有先進的蓄水設施,難以滿足現代生產的灌溉要求,偏離了農業發展的目標。鑒于此,節水設施的老化是農村灌溉的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并影響灌了溉過程中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2.3 缺乏高效的投資機制
發展節水農業的灌溉需要大量資本來支撐,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則會阻礙節水工程的實施。在某些地區,節水項目的初期投資不足,下一階段缺乏長期投資機制會導致渠道不穩定。另外,節水灌溉投資少,農民資金能力差,節水灌溉技術的滯后,進一步限制了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2.4 區域發展不平衡
現如今,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灌溉支持政策,并通過民主治理等措施在該地區灌溉蓄水技術上取得了進步。然而,在全國范圍內,中國的灌溉技術和設備仍然存在明顯的弊端。首先,由于對地方政府治理的政策實用性不強,導致農民積極性較低。此外,該地區的支持政策運作不力,參與的農民人數不多,導致資金來源不足,最終影響其功能的發揮。
3.1 優化水資源配置
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為此,需要相關單位更加注重土地保護項目的建設工作。在設計農田節水項目時,相關單位需要優化不同水資源的分配,并選擇基于質量的供水方法。此外,還需要開展生態和環境保護工作,以實現農田節水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在農田灌溉時,必須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分配水資源、熟悉每個灌溉區的分配管理方法、現場灌溉總用水量以及相關指標,進而改善水質和灌溉效率。
3.2 提升節水制度和管理水平
目前,中國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有必要加強節水灌溉工作的信息管理,引進先進高效的信息技術,對整個灌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和有效管理。與此同時,為了促進節水工程的穩定發展,有必要建立一個合理的制度來提高管理者的積極性。
3.3 靈活運用多種節水灌溉技術
在發展農村節水項目時運用節水灌溉技術,可以更好地達到節水灌溉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目前,供水過程中的灌溉技術和渠道滲透防治技術在中國農田中應用最為廣泛,其影響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節水工程對防滲透材料和施工技術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須向運河供水,避免水道供水過程中的水資源浪費。另外,有必要引進和學習先進的高科技灌溉設備和高效的灌溉技術,并將其運用于我國的農業灌溉之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還可以在田間干燥時建立蓄水設施以收集雨水用于灌溉。
3.4 建立節水農業體系,提高農民節水灌溉意識
在目前的農業生產中,農業節水和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花費較高。在許多地方,資金來源是聯合資金或農民資金。與大多數低收入農民相比,他們正在投資建設農業節水項目,積極性偏低。為此,政府部門需要提供一些經濟支持,以減少農民在農場節水方面的投資,并取得更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有必要通過向農民傳播相應的節水活動,引進節水技術,釋放節水設施,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提倡節水還可以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并懲罰浪費水資源的農業生產者。保護水資源的制造商將獲得獎勵后,增加了農民參與節水灌溉的熱情。
3.5 切實了解水利產業政策
在正常情況下,農村水利建設項目可以根據其作用分為社會和經濟兩種情況。其中,主要的社會效益是具有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包括農田灌溉、水土保持等基本工程類型。經濟效益主要是小型水產養殖項目和綜合管理。在實施節水產業政策時,要注意建設規模和實施公共經濟項目的影響,同時要注意協調原則。做好公益與經濟福利之間的平衡,以減輕政府建設的負擔,改善節水型社會。如此一來,不僅農民會受益并得到幫助,而且還會給投資者帶來可預見的收益,以確保收益與綜合價值。
3.6 加強創新投入
隨著節水灌溉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我國灌溉設備的早期應用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中國的實際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而。鑒于現實,我們需要增加對創新的投入,并通過系統和技術改進來繼續提高技術的靈活性。首先,有必要將當地的一些年度財政收入用作水利建設的主要依據。其次,可以利用市場機制參與農田節水項目的發展,并指導農民作為主要投入者。最后,密切注意制定責權規范,以確保管理的標準化,并為創新提供想法和基礎。
總體而言,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其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有所不同,因此農業生產的內容和可利用的資源也有所不同。鑒于目前農村灌溉用水節水技術的現狀,仍然有必要繼續加強節水行業的政策宣傳,并確保完整地組建節水服務團隊。相關單位需要加快變革投資、拓寬投資渠道并促進技術應用,以此來優化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作,創造一定水平的生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