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慶

延吉市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聚焦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任務,建立有效運行機制、科學統籌調配資源、層層壓緊壓實責任,全面推動文明實踐一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發展,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延吉模式”,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
強化黨委統籌,推行聯動共建
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守正創新、開創新局的重要抓手,黨委統籌謀劃,充分發揮“指揮部”作用,積極推行“城鄉結對共建”模式,上下貫通,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高效推進。一是強化領導,全面推進。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揮部及辦公室,把準目標定位,指導推進總體工作。建立完善“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極力形成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貫通,中心、所、站密切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配強隊伍,完善組織。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教育中心,配備編制16個,為宣傳部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負責常態化統籌管理開展全市文明實踐工作;構建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抓落實的領導機制,全面落實各級具體工作。三是城鄉聯動,合作共建。從城鎮化率高達86%的實際出發,組織全市7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54個行政村、76個社區結對共建,使農村文明實踐水平在起步之初就與城市基本拉齊。
健全運行機制,探索實踐路徑
堅持制度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將部署安排、指導推動和考核獎懲各環節一體抓、同步做,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步入規范化、常態化軌道。一是完善運行機制。掛牌成立志愿服務促進中心,建立登記注冊、服務記錄、服務轉接等機制,健全志愿服務需求精準對接、志愿服務決策依托大數據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志愿者價值認同感和社會貢獻度,推進管理科學化。繪制“工作流程圖”,擬定“派單流程”,設計“群眾需求及辦理進度表”,形成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服務團隊“接單”、中心“結單”、群眾“評單”的工作機制,并采取本級優先解決,難點向上申報的辦法,合力破解難題,實現層級貫通,切實滿足群眾需求,促進服務對接便利化。二是強化考核機制。進一步強化“一把手工程”,制定中心(所、站)日常管理、督導調研、信息報送等制度,明確工作考核細則,做到年度有計劃、月度有安排、周周有活動,將文明實踐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市委巡察、專項督查、績效考核等范疇,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三是強化保障激勵機制。強化資金保障,探索多元化、社會化資金籌集模式,積極籌備設立文明實踐基金會。強化待遇保障,出臺《志愿者禮遇辦法》等制度,開展星級評定工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監測數據作為實施志愿者禮遇辦法、落實志愿服務嘉許制度、推送評樹典型等工作的有力依據。截至目前,評選表彰各級各類優秀志愿服務項目23項、志愿服務組織32支、志愿者213名,充分調動了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激勵常態化。
優化資源配置,創新平臺融合
堅持將資源“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做到統一調配、一體使用、協同運作,切實增強文明實踐綜合效益、整體效能。一是強化四級體系向基層延伸。精心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點)四級工作體系。累計投入資金400萬元,建成1400平方米,集指揮中樞、志愿者培訓、工作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陣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1個中心、23個所、291個站、20個基地(點),并按照“五有”要求,實現陣地建設標準化。二是強化五大平臺功能整合。統籌整合多部門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整合搭建理論宣講平臺508個、教育服務平臺93個、文化服務平臺204個、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94個、健身體育服務平臺59個,五大類平臺統籌使用,協同運行。三是強化“兩個中心”平臺融通。搶抓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交匯發展的機遇,實現同頻共振傳播正能量。依托延吉融媒客戶端、延吉新聞網等平臺,制作推出“延吉印象”“我唱我秀”等一批優質融媒體產品;與中國第一音頻平臺“喜馬拉雅”合作,建設有聲圖書館,投放《學懂弄通新思想》等有聲圖書;打造“傾聽延吉”專屬電臺,錄制投放《文明延吉》等有聲圖書。通過“兩個中心”互通互融,將黨的創新理論和文明實踐活動信息、服務動態及時傳遞到戶、傳播到人,放大了宣傳效能,增強了主流價值觀發聲的頻次和強度。
聚焦群眾需求,堅持品牌引領
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著力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持續打造有實力、有影響、有特色的品牌項目,不斷壯大志愿服務隊伍規模,提升志愿服務美譽度、認可度,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質增效。一是滿足群眾需求。有的放矢地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把文明實踐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以來,建強“朝漢雙語宣講團”等32支理論宣講隊伍,以宣講會、座談會、心得分享會等互動體驗的方式,用民族語、百姓話,深入基層積極開展“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等主題活動,增進了廣大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知認同,切實推動黨的科學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二是致力志愿幫扶。打造“蒲公英之家”“情暖童心”等39支志愿服務隊伍,以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走訪慰問、健康體檢、文藝演出等活動,為助力邊疆穩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助推重點工作。助力脫貧攻堅,依托黨員活動中心、道德大講堂等理論宣講平臺,開展“送教下鄉”“科技助農”等文明實踐活動,有效提高了基層群眾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知曉率,增強了致富增收能力;參與疫情防控,創新成立“流動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防疫宣傳、消殺檢測、心理疏導、助力復工復產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文明創建,發動376支志愿服務隊伍持續深入全市各領域,開展衛生環境整治、創城知識宣傳宣講、文明交通勸導等活動1.13萬余次,參與志愿者達9.32萬人,為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引領時代新風,培育時代新人,為推動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強大作用。四是注重品牌效應。突出民族特色優勢,精心設計“阿媽妮大講堂”“鄰里手拉手民族心連心”等品牌項目,積極組織朝漢群眾共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有力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持續打造“藍馬甲在行動”“攜手新時代共樹好家風”“雷鋒班”“草根能人宣講團”等品牌項目和團隊,壯大隊伍規模,提升服務品質,放大品牌效應,發揮輻射聚合、示范引導作用,讓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大放異彩,實現志愿服務品牌化。
(作者:中共延邊州委副書記、延吉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