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2021年,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改革重點任務深入推進,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鄉村建設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鄉村發展活力充分激發,鄉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農村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為了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階段性目標,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為此,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區為重點,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繼續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切實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深化拓展消費幫扶。持續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統籌用好公益崗位,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援助。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對脫貧人口中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并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求,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為此,要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加強和改進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健全耕地數量和質量監測監管機制。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支持高校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服務。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加強可降解農膜研發推廣。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發展綠色農產品,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
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工作。按照中央要求,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明確村莊布局分類。按照規劃有序開展各項建設,嚴肅查處違規亂建行為。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農村公路村覆蓋、戶延伸。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強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加大農村電網建設力度,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燃氣下鄉,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絡,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范能力。加強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一批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深入推進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活動。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繼續改善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保留并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推進城鄉低保制度統籌發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質量。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完善農村生活性服務業支持政策,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點,推動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
責任編輯/李?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