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宇

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決策部署,聚焦“抓點促面強硬核,提質增效筑堡壘”的任務要求,在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工作中,鎖定“黨建工作抓得更實、支部堡壘建得更強、黨員作用發揮更好”三個目標,積極探索實施“支部+”模式,不斷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激發基層黨組織新活力。
一、解決三個問題,保證黨建工作抓得更實
積極探索“支部+”模式,推動黨組織向最基層延伸,打通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最后一公里”,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保證黨建工作落地落實。
解決黨建與業務“兩張皮”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機關黨建工作才能找準定位。”必須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才能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融合發展。校黨委按照“支部+”的工作要求,根據支部特點和業務要求,嚴把“三會一課”內容關,確保內容上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實現黨性鍛煉與業務能力共提升,從根本上解決組織生活與業務工作“兩張皮”問題。
解決支部虛化弱化邊緣化問題。當前,一些黨支部依然存在虛化、弱化、邊緣化的問題,支部活動流于形式、管黨治黨松軟,黨務工作和業務工作、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組織要求和黨員需求相脫節。針對這些問題學校黨委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載體,實施黨建工作“三服務三提升”工程,發揮“支部+”功能作用,將黨建工作延伸到最基層,調動每一個支部的積極性,推進學校黨建工作走進師生,服務學校內涵發展;走進社區(鄉鎮),服務人民群眾健康和文化提升;走進醫療企業,服務區域經濟產業升級,著力提升全校各級黨組織抓黨建促發展的能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黨性觀念和思想水平,把黨建工作緊緊抓在手上,落在實處。
解決黨員意識淡化和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問題。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支部一切工作要到黨員。在探索“支部+”工作實踐中,學校黨委形成了黨性修養提升模式,把黨支部建設成為“一個成長進步的集體、一個干事創業的舞臺、一個團結友愛的家庭”,把思想進步、工作進步和個人進步有機統一起來,時刻警醒黨員能以黨員的身份、黨員的要求參與組織生活,讓支部黨員找到了存在感,提高了黨員參與率,有效發揮出黨建陣地聚人心、促發展的積極作用,讓每名黨員都在組織中發光出彩。
二、活化組織設置,夯實支部堡壘建設更強
圍繞學科優勢和專業優勢,優化支部設置,探索“支部+”工作做法,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結合自身特色有針對性組建“支部+”工作小組,創新支部建在教學科研團隊、建在企業鄉村、建在青馬工程學員小組等組織設置模式,把每一名黨員的業務專長編入特定工作小組之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支部+教學科研團隊”。把支部建在教學科研團隊,指導科研黨支部圍繞培塑科學家精神,激發科研工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奉獻意識。在“支部+”引領下,各黨支部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打造,以黨性引領科研初心為初衷,科研立題項目緊緊圍繞黨建與科研新融合模式,逐步實現黨建助推教學科研、指引科研方向、強化育人效果的原生動力。
“支部+企業、鄉村”。不斷創新組織載體,探索“派駐組建法”,把支部建在企業、鄉村。針對昌農公司黨員數量不足的問題,挑選藥學院黨委專業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6名教師黨員將黨組織關系轉到昌農公司,與企業職工建立聯合黨支部,組建特色鄉村黨支部,搭建了黨建聯盟的組織載體,切實將黨的工作融入產業中。與柳河縣政府圍繞“北藥基地”建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中醫藥服務能力和中醫藥文化建設水平提升等方面開展全面戰略合作,構建了學校、鄉村、企業、合作社、農民“五位一體”的“黨建聯盟”。不斷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科技資源和文化資源轉化為服務地方經濟、鄉村振興的發展資源,實現高校人才培養、教學科研能力提升,同時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支部+青馬工程學員小組”。把支部建在青馬工程學員小組,指導學生黨支部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青年,爭做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創新馬克思主義教育模式,結合學校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把馬克思主義教育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最重要內容,開展理論導航“金”計劃,文化滋養“土”計劃,實踐淬煉“火”計劃,導師引領“水”計劃,自我提升“木”計劃,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特色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科教學真正地融合起來,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師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增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吸引力和學生的認可度。
三、突出三個重點,實現黨員作用發揮更好
一名黨員一面旗,一個支部一堡壘。通過“支部+”工作法,樹立了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不斷優化調整了支部設置,探索創新主題鮮明、豐富多樣的組織生活,一系列舉措有效激發了基層組織活力,并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實現黨員作用充分發揮。
突出政治引領,作為“支部+”的首要前提。基層黨支部是我們黨聯系群眾、發揮政治功能的核心力量。學校黨委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黨支部建設的首要位置,通過“支部+”工作法,創新組織形式,強化政治引領,不斷優化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幫助黨員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定力,堅定共產黨人的信仰追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領工作、指導實踐。
突出凝聚提升,作為“支部+”的根本任務。通過“支部+”工作法,將黨的組織向基層延伸,將黨的神經末梢拓展到師生群眾身邊,讓師生群眾時時刻刻感知黨組織,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在師生身邊處處可見,黨組織的政治優勢不斷凸顯,給黨員搭建了發揮作用、展示風采的平臺,引導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作示范,進一步增強儀式感、身份感、存在感。全校上下形成了團結和諧、凝心聚力、奮發向上的良好態勢,黨的基層組織成為團結黨員、凝聚黨員的堅強戰斗堡壘。
突出業務發展,作為“支部+”的落腳點。通過“支部+”工作法,促進支部工作帶動中心業務工作,推動黨建與中心業務有機融合,讓支部工作融入事業發展各環節,推進基層支部工作從管理向服務中心業務工作轉變,促進黨支部自身建設進一步增強,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進一步拓展,黨建工作對各項工作的主導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黨建工作對黨的事業的推動作用進一步發揮。
(作者: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