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劍鋒
關鍵詞:國有林場;公益林;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于自然資源過度的開發與利用,致使環境遭到污染與破壞。近些年來,環保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也得到了重視。國有林場公益林的建設是其中的一大工程。然而,現階段有關公益林的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不足,需要進行調整與改進。
公益林是指以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為主要功能,旨在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的林地,國有土地上公益林的管理與養護的任務主要由各級人民政府承擔。公益林的存在有巨大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從其生態效益來講,公益林可以有效地凈化廢氣、尾氣及被污染的空氣;其次,我國的土地荒漠化問題較為嚴重,而公益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地荒漠化的現象;再者,通過公益林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自然界中的水循環,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從其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講,首先,公益林的存在必然需要一批專業人員對其進行養護與管理,促進社會就業;其次,公益林所擁有的進化空氣能力可以提高空氣質量,從而增強居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幸福感;再次,各地的政府為推進公益林的管理與養護工作,往往會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進行宣傳,這有助于提升公民的環保意識,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
(一)林區內良種存活率低
隨著大眾生態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加,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不斷增高,近年來,公益林的建設持續的推進。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苗木質量不高、有關單位存在一味追求公益林面積而見苗就用的情況。
(二)保護管理粗放
國有公益林場長期以來存在著管理粗放的問題。有關管理部門過多的注重公益林所產生的各方面效益而忽視了對于公益林的培育與養護,這使得一些林木因為養護不足而產生病害甚至死亡,進而導致林木無法完全發揮其生態作用,最終影響公益林的效益。
(三)不合理的采伐
一些個人與集體出于個人利益的需要,對公益林進行了不合理的采伐。為追求經濟利益,采伐者往往選擇砍伐生長周期較長、品相較好的樹而保留生長周期較短、品相較差的樹。這一方面導致了公益林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不利于公益林內其他林木的繼續成長,另一方面也極大的破壞了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削弱了公益林的總體價值。
(四)補償資金標準偏低
國有土地上公益林的培育與養護所產生的成本絕大部分都要由各級各地的政府提供資金支持。但現階段補償資金的標準偏低,導致公益林所得到的資金支持僅夠支付公益林中必要的人工成本與基礎設施的使用成本,而對于公益林管護費用等其他方面的費用的資金支持明顯不足,難以滿足發展的需要。
(一)謹慎選擇苗木,科學治理提高公益林抗病蟲抗災能力
選擇合適的苗木是合理高效的治理養護公益林的第一步。在苗木的選擇上,有關人員應當充分考察種植地的自然地理條件,評估種植地各個環境因素的優點與不足,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種植的苗木進行種植。林區內良種存活率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自然災害與病蟲害的威脅。在公益林的養護與管理工作中首先應當注意的就是對自然災害的抵御。森林火災、大風、暴雪等天氣情況會對林區內林木的增長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影響公益林發揮其應有效應,森林火災類的自然災害往往會使得林區遭受毀滅性打擊,且林地內部樹種單一,生物多樣性相對較少,因此容易遭到病蟲的入侵。
(二)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體系
國有土地上的公益林是屬于社會公益事業單位,由財政全額撥款。其目的在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政府應當承擔起對于公益林中的工作人員的管理責任。在一些地理條件較好的區域,因有關部門疏于管理,沒有即時整地養護,導致林木的生長間隙較大,抵御風、雨、雪等天氣條件的能力較弱,林木易發生整枝折斷的情況。為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公益林的建設就需要合理高效的管理體系。
(三)加大宣傳與監管力度
有關工作單位應當加大對于公益林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宣傳力度,讓公眾認識到公益林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公眾對于公益林的關注度,從而支持有關公益林的建設與養護工作。同時,有關單位也需加強監管力度,防止一些個人與集體出于個人利益的需要而對公益林進行濫砍濫伐。
(四)提高補償標準
缺少資金是阻礙公益林建設與培育的一大因素。有關單位在計算公益林的補償標準時要抓住公益林補償具有波動性這一特點,科學地進行估算,適當提高補償標準,減輕國有林場的經濟負擔。此外,林場還可以拓寬經濟來源的渠道,除了政府支持之外,還可以選擇對接市場,通過收取相關企業對林場資源使用的資金或是鼓勵個人認養林木等方式來吸收資金。
公益林具有改善環境、凈化空氣等功能,因此要加強國有林場公益林的建設與養護工作。然而當前有關國有林場公益林的治理問題存在諸多問題,對此要切實加強各方位的治理與管控,保證國有林場公益林的可持續發展,發揮其具有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