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在骨科護理教學上,分析階段式帶教方法的效果及影響。方法 將我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錄的86名護生進行研究,分別采取常規帶教方法以及階段式帶教方法,對比應用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學習態度、操作技能以及綜合能力成績較對照組更高,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教學認同度(95.35%)較對照組(76.74%)更高,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階段式帶教方法能提高骨科護理教學的教學指標,提升教學認同度,值得地方推廣。
關鍵詞:階段式帶教方法;骨科;護理教學;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252-01
骨科是醫院最常見的科室之一,而骨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搭配有效的護理,來保證患者的恢復效果,因此為提高骨科護理教學的整體效果,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質量。本次研究通過我院收錄的86名護生為對象,評估階段式帶教方法的應用效果,闡述至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收錄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總計86護生為對象,年齡為19~23歲,分為兩組各43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如表1所示,具有可比性(P>0.05)。
1.3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帶教方法。根據醫院的骨科護理教學要求,常規采取一對一帶教的模式,實施傳統教學,教學大綱按照醫院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醫療行業的相關要求來制定,帶教老師在醫療工作中同步為護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并通過示范將操作技能為護生進行演示,同時在帶教過程中對護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不斷加深其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熟練度。
觀察組開展階段式帶教方法。①第一階段。帶教老師結合骨科護理內容、操作規范以及注意事項,制定帶教內容,為護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讓期對教學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并不斷加強其基礎知識[1]。②第二階段。帶教老師開始對護生實施骨科護理的專科知識教學,合理搭配專業技術的模擬操作,搭配實際示范以及糾正指導,提高護生的骨科護理的專業技術水準,并讓其能了解儀器等的應用[2]。③第三階段。帶教老師帶領護生參與到醫院實際病房,引導其與患者進行交互,通過實際的病例,讓護生學習溝通技巧,并從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不斷掌握這類疾病的護理,并培養護生的問題處理意識[3]。④第四階段。帶教老師對護生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進行評估,整理其在學習與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糾正,為護生梳理考核的內容,并幫助提升其在骨科護理上的職業素養[4]。
最后對兩組護生通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結合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并加入相應的考核內容與考核方法,對其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估。
1.4觀察指標
將兩組的教學指標(理論知識、學習態度、操作技能以及綜合能力)做比較。
將兩組的教學認同度做比較。
1.4統計學計算
該研究計算的統計工具為SPSS 26.0,以EXCEL2019整理數據,以P<0.05表示差異,以()表示并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并用x2檢驗計數資料。
2 結果
2.1教育指標
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學習態度、操作技能以及綜合能力成績較對照組更高,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2教學認同度
觀察組的教學認同度(95.35%)較對照組(76.74%)更高,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骨科是專門針對骨病提供診療的科室,專門是研究骨骼肌系統的解剖、生理學和病理學,在肌肉損傷、肌肉斷裂、肌腱損傷等四肢疾病,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關節疼等脊柱類疾病,以及骨盆骨折、骨盆損傷等骨盆疾病的治療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醫學價值[5]。骨骼是人類最堅硬的組織之一,不僅起到了保護內臟的作用,還承載了運動功能,若受到損傷或出現疾病,容易損害器官功能,不僅需要及時的治療,還需借助專業的骨科護理,來提高臨床療效[6]。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在骨科護理教學上,也提供了新的模式[7]。隨著帶教模式的興起,在護理教學上的應用愈發廣泛,其中階段式帶教方法作為一種新型的帶教模式,通過將教學內容分成4個階段,以循序漸進的原則,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8]。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學習態度、操作技能以及綜合能力成績較對照組更高,同時觀察組的教學認同度更高,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果說明,實施階段式帶教方法的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階段式帶教方法在骨科護理教學中的效果突出,能夠提高教學指標,提升教學認同度,具有地方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沈玲玲. 階段式帶教方法在骨科護理教學中的實施及效果[J]. 當代護士, 2019, 26(2):173-174.
作者簡介:蔡娜,性別女,漢族,江蘇徐州,1987年 4 月 20 日出生,本科,主管護師,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221000, 研究方向:創傷骨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