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要:目的:探尋如何緩解社區老年慢阻肺患者患者不良情緒的護理干預方法。方法:選取某社區老年慢阻肺患者6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2例,對照組接受社區常規護理,觀察組在這一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對比兩組心理現狀。結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抑郁和焦慮評分均比對照組患者低(P<0.05)。結論:對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心理護理尤為必要,可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積極配合,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關鍵詞:社區;老年慢阻肺;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259-01
當前COPD在呼吸內科中的發病率較高,患者主要伴有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喘息等臨床癥狀[1]。同時,該疾病病程較長,病情反反復復,患者記憶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依從性較低。對此,本研究提出在社區常規護理中實施心理護理,分析其對患者焦慮和抑郁的影響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樣本共64例,均來自某社區慢阻肺老年患者病例庫,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比為19:13,最大77歲,最小62歲,年齡中位數(65.64±2.28)歲;觀察組男女患者人數比為20:12,最大78歲,最小60歲,年齡中位數(66.21±2.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存在同質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用心安撫患者,巧妙地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并詳細告知恢復期注意事項。觀察組在這一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具體為:社區醫護人員用心關愛,緩解其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耐心指導患者開展放松訓練,全身心放松。對于不良情緒,可進行放松訓練,調節情緒。如吸氣時慢慢地握緊拳頭;吐氣時,全身心放松,并播放舒緩的音樂[2]。同時,立足于患者病情及認知水平,確定科學合理的健康宣教方案。如集中宣講:組織同一類患者參與集中宣講活動,專科醫生重點講解疾病誘發因素、治療方法、日常自我訓練等,講解完后發放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疾病宣傳手冊。又例如,微信群互動。建立病友微信群,定時推送日常護理小技巧、疾病用藥指導等視頻、文字信息。另外,在傾聽患者傾訴及講解疾病知識時,社區醫護人員應以溫柔、親切的目光直視患者,促使其切身感受到關懷,進而積極配合各項工作。
1.3觀察指標
發放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以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干預前與干預后抑郁情緒、焦慮情緒等進行判定。HAMD—17共包含17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分五級評分法,分值范圍為0~68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程度越明顯;HAMA量表包含14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分五級評分法,分值范圍為0~5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焦慮程度越明顯。
1.4統計學分析
將病例樣本所有數據錄入到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分析,以率和均數差分別表示對應資料,若P<0.05則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與HAMA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經過不同方法干預后,兩組HAMD與HAMA有所降低,但是觀察組HAMD與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1所示。
3討論
心理護理充分遵循了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給予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干預,從而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3]。心理護理主要結合了心理學知識和技能,采取相關的手段,實現對病人心理調整、心理支持以及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服務,以達到減輕其不良情緒和應激反應[4]。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抑郁和焦慮評分均比對照組患者低(P<0.05),這充分表明了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老年慢阻肺患者不良情緒。這是因為在心理護理過程中,社區醫護人員用心尊重患者,積極主動溝通交流,疏導患者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促使其切身體會到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關愛與支持,有效緩解不良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重塑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開展專業健康教育,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自覺改正不健康生活習慣,優化預后。
參考文獻:
[1]王凌蕓,蘇君,曾慶蘭.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心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及對改善負性情緒的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6):136—137.
[2]田玉紅.心理干預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4):205—206.
[3]高玲燕.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09):1510—1512.
[4]宋薔薇.心理護理和舒適護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01):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