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海濤
一年之前的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強調要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指出:“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為此,進一步提升拓展我省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推動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貫徹落實,是當前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
繼續加大職能整合力度,為進一步提升拓展紅色資源教育功能提供組織保障。紅色教育涉及多家單位多個部門。近年來,我省加大了職能整合力度,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狀態。但現有的職能整合也僅限于職能相近的單位之間,而職能不相近的單位還不能做到資源及時共享、工作協同推進,時而會造成重復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要進一步整合部門職能,避免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整合部門職能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頂層設計,不僅要積極整合利用省內紅色資源,還應主動與相關臨近省份取得聯系,共同打造省際紅色教育精品線路,在全國范圍內樹立獨具東北特色的東北抗聯紅色教育品牌,提高我省紅色資源知名度,提升拓展我省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
建立落實紅色資源保護開發責任制,為進一步提升拓展紅色資源教育功能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對我省紅色資源的廣泛踏查發現,紅色資源的發掘與保護利用不同步問題較為普遍。很多遺址遺跡雖早已被發掘,但卻一直未被開發利用,相當數量還保持著當初發掘時無保護的原始狀態,自然風化嚴重,甚至瀕于消失。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保護開發責任不夠明晰。紅色資源按規定應該歸屬所在地民政部門管理,但各地民政部門限于人力物力,很難有效落實保護責任,至于開發利用更是涉及多個部門。因此,要將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責任落實到所在地黨委,由黨委統籌各部門合力做好保護開發工作。
多措并舉拓寬紅色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為進一步提升拓展紅色資源教育功能提供經費保障。我省國家級紅色教育基地經費來源渠道較為廣泛,資金支持力度也較大,能夠滿足紅色教育需要。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當數量知名度不高的紅色資源因長期缺少經費,其紅色教育功能發揮欠缺。針對這一問題,要多措并舉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除繼續爭取國家支持、爭取黨費支持、廣泛募集社會資金外,要積極借助民營資本拓寬紅色教育經費來源。借助全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契機,積極扶持民營企業開發利用紅色資源,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保障我省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
緊緊圍繞增強感染力設計現場教學流程,為進一步提升拓展紅色資源教育功能提供理念保障。通過走訪調研發現,我省紅色教育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宣教內容缺乏感染力。當前我省大多數紅色教育紀念場館多是以歷史進程為線索,通過羅列歷史事件、闡述人物生平進行宣教。要圍繞增強感染力,深入挖掘我省紅色資源中的感人事跡。我省紅色資源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斗爭壯舉,有很多悲壯感人的英雄事跡,通過深入挖掘,以達到觸動人心、啟發教育的目的。要積極采用現代化展示手段。不僅要廣泛應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播放手段,還要結合實際積極采用3D情景模擬、沙盤、沙畫推演等方式手段,以進一步提升感染力。
聚焦創新路徑拓寬教育覆蓋面,為進一步提升拓展紅色資源教育功能提供方式保障。我省很多山野紅色資源多是在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在組織參觀學習時,囿于空間距離、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等因素,不方便經常性大規模地組織人員前去培訓學習,這就客觀上限制了教育功能的發揮。但是我們不能拘泥于地域條件限制,還應該通過創新宣教模式打破這種限制。一是要變被動“等人來”為主動“走出去”,將遺址遺跡主要內容制作成流動展板或各種形式的多媒體文件,由宣教人員組成流動宣講隊,走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部隊以及社區、鄉村等進行宣講。二是要將遺址遺跡核心內容制作成微視頻,上傳至微信公眾號等各種網絡平臺,便于黨員群眾學習使用。三是可選擇合適地點復制抗聯遺址遺跡,在專家指導下提高展陳水平,打破空間距離限制。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