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倩穎
很多學生在落實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甚至認為兒時讀過簡易版,和原版差不多,大概內容都已爛熟于心。針對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需要正確處理好:閱讀興趣與習慣、整體與局部的統籌、閱讀感悟與人文內涵這三組關系,那么日后學生便會真正意識到讀書、讀整本書的重要性。以下,筆者將詳細分析在日常教學中的做法。
一、注重學科整合,激發閱讀興趣
筆者不斷探索讓學生步入閱讀世界的方法。筆者與學生一起列出最喜愛的書目,并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了《海底兩萬里》。在統編版教材(七下)的閱讀指導中,非常清晰并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該部書籍的方法,即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基本的閱讀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把握全書的內容。
于是,筆者設計了以下方法來引導學生梳理小說的內容。
示例一:
跨學科運用:《海底兩萬里》整本書閱讀完畢之后,結合地理填充圖冊,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填充出正確的航海路線,并批注出每一個海灣出現的大事件。
拓展閱讀:海底世界的奧秘無窮盡,請你推薦一本同體裁的書籍給大家。
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之后,品悟出名著閱讀和地理學科相結合的意蘊,有效地激發了閱讀興趣。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的習慣,就要堅持不懈,隨著地點的變化,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海底兩萬里》就猶如一塊強大的磁鐵,將學生深深地吸引了進去。
二、統籌章節內容,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經過統籌梳理之后,穿插于整部書中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物性格、形象特點。在《三國演義》這部著作中,不只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還有“刀光劍影”,因此還可以通過經典的戰役來梳理這部書。在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分別找到該書中三個經典戰役,并繪制關系圖。
通過這張簡圖,學生能夠非常清晰地了解到戰爭的緣起、過程、結局。戰爭是從袁紹南下攻許都開始的,這一戰正是一個節點,在這之前,處于群雄割據的狀態,在這之后,三國爭斗的局勢也由此展開。而后,又有一出著名的戰役在江上開始了,即著名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密切配合,使得曹操大敗,這場戰役是一場智慧的比拼,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最后一場大戰,夷陵之戰,敵對雙方吳蜀兩國。這是一場鏖戰,東吳大勝,蜀國急轉直下,幾乎走向了滅亡。
三、研讀主題內容,提升人文素養
統編版教材推薦了多部小說,就以統編版(八年級下)推薦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巨著為例。本書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八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章回體小說的經驗,但是結合長篇小說的特點來看,情節的連貫能夠吸引學生的專注力。閱讀速度快的學生被書中的情節深深地吸引,很有可能一天之內就能讀完。然而,這種速讀之后留下了什么呢?“雁過留聲”,這部書的經典就在于深刻的教育價值,如果只停留在表面,那么不能夠稱為“整本書閱讀”。針對以上分析,筆者根據小說的主要內容,設計了以下閱讀任務:(1)閱讀每一章節時,自選中心人物,繪制思維導圖;(2)閱讀時,根據“專題探究”自行設計任務單,班級成果展示;(3)關注主人公的成長史,就自己的觀點寫一篇讀后感。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和學生一同制定閱讀計劃,學生自主選擇專題任務,進行探討研究,使得學生讀、思結合。最終,學生成長為一位會讀書、讀好書的人,也會成長為一位有思想、有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