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依然辦理傳統的郵政業務以外,還變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稅務局”“交管局”“人社局”……傳統單一業務的郵局如今“七十二變”,成了可辦理17項便民業務的“全能服務站”。
近日,“中國郵政成立奶茶店”的新聞登上了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其實,這并非郵政首次“跨界”飲品行業。據悉,廈門郵政在此前已經賣起了咖啡。不僅如此,江蘇2357個郵局,悄然“變形”了:除了依然辦理傳統的郵政業務以外,還變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稅務局”“交管局”“人社局”……傳統單一業務的郵局如今“七十二變”,成了可辦理17項便民業務的“全能服務站”。
新鮮:到郵局換領駕照
最近,南京市民王瑩收到了一條交管局發來的短信。短信提示她:“駕駛證即將到期,請盡快辦理換證業務……可前往就近警郵超市(即郵政服務網點)辦理。”看到最后一句話,王瑩有點兒納悶:郵局可以辦駕照換證?她將信將疑地來到郵局,發現這里不僅能辦,還人少不排隊,工作人員業務熟練,整個過程僅花了十幾分鐘。
據了解,王瑩所享受的服務是“警郵合作”項目的一項內容。早在2014年11月,公安部交管局就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警郵合作”項目充分利用郵政營業網點分布廣泛和物流速遞服務便利快捷的優勢,依托郵政網點代辦交管業務。
市民陳新琴說:“以前辦理交管業務都要開車到距離這里十幾公里的交警大隊,不僅遠,到那兒還要排隊。一來一回兩個小時沒有了,很浪費時間。現在好了,家門口幾分鐘搞定,太方便了。”
方便:郵局里可以開稅務發票
在泰興市濱江鎮郵政過船支局窗口,除了提供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警郵合作業務外,還能給老百姓開稅票。
為什么要把稅務廳搬到百姓家門口?因為需要去稅務局開票的,往往是個體工商戶或個人,他們的需求被稱為“零散稅源”。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增長,個體工商戶的數量持續增加,需要代開發票的零散納稅人也大幅增加。“零散稅源”數量龐大,金額卻不大。分布廣泛并且能深入到農村的郵政服務網點成為化解這類需求的“最優解”。
郵政工作人員顧云麗表示,開小面額發票情況很常見。她開過的金額最少的一次只有600多元。來找她開發票的,常常是同一條街上做小生意的“街坊鄰居”:花店店主、小區保安、賣饅頭的攤主、負責采購蔬菜的廚師……
中國郵政江蘇省分公司副總經理朱明華表示,郵政傳統業務包括函件、普通包裹、匯兌、報刊發行4項業務。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郵政這些傳統業務大多呈現日漸萎縮的態勢。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轉型發展對郵政企業來說是一條必經之路。
業務越來越“雜”,人們卻更離不開它
在江蘇某郵政服務窗口的后方,并排展示著三個大大的牌子,分別是“中國郵政、中國稅務、公安交警”。這代表著服務窗口的三大主營業務。
事實上,郵政在便民服務方面的嘗試遠遠不止這三類。比如,三代社保卡換卡、養老金發放可到就近的郵政儲蓄網點辦理;老年人出行不便,郵政工作人員上門辦理生存認證;在社保線上平臺或線下窗口申請辦理的社保卡、職業資格證等,可以享受郵寄到家服務……這是今年江蘇率先嘗試的“社郵合作”的主要內容。
除了社保,如今農保也是由郵局發放。此外,郵局還為老百姓提供代繳煤、氣、水、電、通信、社保、有線電視費等服務,這對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老年人來說非常方便。在江蘇南通郵政劉橋鎮支局,市民趙志民看著營業大廳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嗔怪地說:“他們給自己攬了太多事啦!真是自找麻煩。”
“自找麻煩”的郵政,到底意欲何為?朱明華說,落實國家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中國郵政履行國企的責任和擔當。十八大以來,中央對郵政業提出了新定位,明確郵政業是國家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重點強調了郵政企業所擔負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因此,中國郵政要主動服務國計民生,圍繞便民服務的痛點、難點,與地方政府、百姓等形成緊密互動,才能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品牌形象力,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和企業價值。(《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