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1986版《西游記》是非常經典的一部影視劇,而劇中令天蓬元帥魂牽夢繞的高老莊,取景地就是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的一座著名園林——十笏園。十笏園是一座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古建筑。走入其中,便能領略到莊園主人在有限空間內營造出的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的韻味變化。
別致的園林
十笏園原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起初是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到了清代光緒年間,濰縣首富丁善寶將這座庭院買下,并按照江南園林風格重新修葺營造。當時的丁家是濰縣的豪門大族,家族聲勢極盛時,地產不僅遍布濰城一帶,還散布于安丘、諸城等地,甚至有“丁半城”之稱。
丁善寶將園林買下后,重新修造,并親自命名為“十笏園”。“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的狹長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板制成。丁善寶在《十笏園記》中對自己如此命名作了解釋:“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園,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在佛教經典《法苑珠林》中,曾記載唐代使臣王玄策出使西域,以笏板丈量佛教高僧的居所,只有十笏大小,因而稱之為“方丈之室”。后世便用“十笏”來形容面積小的建筑物,丁善寶取名之意也在此。
營造此園,丁善寶并非為了炫耀財富,追求奢靡生活。他在《十笏園記》中敞露心扉,說建造這所園林是因為自己中年多病,想在園中靜靜修養,并非需要奢侈的亭臺樓榭來觀賞。他還告誡并和丁氏后人約定:不得在此結交流氓土匪,不得在此演雜劇,更不得在此招納娼妓、聚眾賭博,從而滋生事端,令泉石嘲笑。
丁善寶有詩曰“不惜金錢倡大義”,他經營地產、商業并不以剝削他人為最終目標。他在故鄉修橋鋪路,賑濟災荒,口碑極佳。不幸的是,購置十笏園僅2年后,46歲的丁善寶就與世長辭。
群賢畢至
丁善寶未曾長久享受十笏園的美景,卻給后世留下了一座充滿魅力的園林。從明清的朝代更替,到康乾盛世的繁華,再到清末民初的紛爭,濰縣經歷的,十笏園都一一見證,大起大落之后,十笏園依然完整。在十笏園的青磚灰瓦間,凝聚著的,有歷史的滄桑,更有濃重的人文氣息。
民國時期的十笏園聞名遐邇,1925年7月,康有為赴青島避暑。當時的丁家當家人丁叔言、丁錫田因仰慕他的大名,特邀其來十笏園小住。康有為答應從青島返回上海之時就來濰坊小住。
當年10月初,康有為攜家眷在十笏園客居3日。他很欣賞十笏園的小巧玲瓏,因而賦《題十笏園》詩一首:“峻嶺寒松蔭薜蘿,芳池水面立紅荷。我來桑下凡三宿,畢至群賢主客多。”此詩不僅贊揚了十笏園的秀美,還歌頌了主人的待客熱情。在十笏園小住期間,康有為還建議將回廊之西院北大廳的原名“雪庵”改名為“小書巢”。丁氏欣然同意,為其題名,沿用至今。
在十笏園,除了康有為的詩詞,還有諸多名家的手跡,是一座文化匯聚的寶庫。園內客廳名“十笏草堂”,其匾額由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所書;十笏草堂北池塘中的四照亭,懸掛清代狀元、濰縣人曹鴻勛所書匾額“四照亭”;四照亭東的假山之巔,有一蔚秀亭,其內有“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的白描石刻羅漢;舟亭門楣“濤聲”二字,則為清代書法家桂馥的手跡。
而十笏園中最多的名人題刻,出自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之手。如假山半山腰風雨亭內的壁間,嵌有鄭板橋書畫石碑三通,回廊墻壁嵌有鄭板橋書畫石碑多塊。“穩如舟”小亭的北門對聯“雷文古鼎八九個,日鑄新茶三兩甌”也是鄭板橋所書。因為濃郁的文化氣息,十笏園也吸引了許多名人的目光。《濰縣志稿》云:“達官名士,騷人墨客,過濰者,無不以得游斯園為幸。”
煥然新生
轉眼到了1978年。在這一年,全國上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文物保護工作也受到了政府的關注。當年,十笏園被列入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對十笏園作為濰坊歷史文化標志的肯定。
歷史上,濰縣有“小蘇州”之稱,以前本有十幾處古建園林,經歷過戰爭等破壞,至改革開放時保留下來的只有十笏園一處了。1978年,濰坊市博物館由原濰縣城隍廟舊址遷入十笏園,承擔起展示濰坊歷史文化的作用。當年,經過修繕的十笏園正式對外開放。
十笏園開放后,逐漸走進全國人民的視線。1988年,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笏園名列其中。此次列入保護范圍的不僅有十笏園園林建筑群,還包括十笏園以東、以北的古民居和關侯廟(現關帝廟)等古建筑,總面積10400平方米。
進入新世紀,十笏園再次迎來發展機遇。在國家、省、市三級文物部門的支持督辦下,由山東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專家做出詳細預案,對十笏園東部民居部分進行大規模修繕,共修繕房屋110余間。一期工程于2006年7月完成。2007年,濰坊市政府批準成立濰坊十笏園博物館,館址就在十笏園內,系一處集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和學術研究為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
十笏園博物館班子組建后,首先對十笏園進行了簡單維護,同時發動職工自己動手一邊設計一邊陳列,以維持正常對外開放。在此期間積極爭取政府資金支持,2012年7月,在濰坊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十笏園二期修繕工程開工。至2013年底,完成了包括十笏園園林建筑群、關帝廟、孔融祠在內全部古建工程的修繕工作。修繕后的十笏園更具老濰縣風情,吸引了《大掌門》《紅高粱》等電視劇劇組前來取景。隨著十笏園影響力的提升,帶動形成了東起曹家巷、西至向陽路、南鄰東風西街、北至關帝廟北街的十笏園文化街區,成為濰坊文化聚集的新地標。
十笏園商業文化街區項目旨在保護十笏園片區歷史文化環境、展現老城區歷史風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濰坊市博物館研究員、山東大學兼職教授孫敬明表示:“十笏園文化街區項目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十笏園的保護,更能引發市民對古代文化思考以及對古建筑的鑒賞和欣賞。除此之外,十笏園文化街區項目建設完成后,也能為濰坊市打造一張更好的旅游名片,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來濰坊市旅游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