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哲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道出了中華先輩們“以學興國”的滿腔熱忱。在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里,青少年的學習動力卻明顯下降,少有人能如先輩們那樣“如饑似渴”地去汲取知識養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在升學的壓力下,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學習,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意義是什么。
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第三實驗幼兒園大班學生 王奕博
有的時候學習讓我很快樂,因為學會了知識就可以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他們不僅會表揚我,還會滿足我很多愿望。有的時候學習也讓我很苦惱,因為姥姥姥爺總讓我上英語課、籃球課,還給我出了好多數學題,我看動畫片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可是他們說只有這樣才不會輸給別的小朋友,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中學八年級學生?澤仁羅吾
在我的家鄉,父輩的生活封閉且單調,物質條件也比城市落后一大截。想要擺脫貧窮和落后,學習是最簡單的方法。雖然物質條件有限,但父親還是給我報了補課班,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中學、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不再重復他們的生活。作為少數民族學生,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更覺困難,覺得有些知識很晦澀,聽不懂的時候就感覺學習沒意思,不想學。不過馬上初三了,大家都在努力學習,我也很少有放棄學習的念頭了。
北大附中天津學校三年級學生 辰辰
老師曾經一個星期里找我媽媽談了三次話,因為我總是上課不聽講,還不認真完成作業。媽媽回家一邊唉聲嘆氣地和爸爸哭訴,一邊數落我。我也覺得很委屈。我不明白為什么一定要學習好才是好孩子,為什么不能只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為什么放學后還要去上鋼琴班、書法班、英語班……沒有人為我解答這些疑惑,家長和老師只是告訴我學習是為了讓我有一個好的將來,可我不知道好的將來究竟什么樣,也許就是比爸爸再有錢一點,或者是成為網絡名人,再或者是成為一個科學家、發明家。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插甸鄉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 姜云天
我們村出了很多大學生,每次看著他們風光地回家我都很羨慕。雖然媽媽只有初中文化,但她對我的學習要求很嚴格,讓我一定要像大學生們一樣,給家里人爭氣。她希望我能夠保持在班級前三名,并且學會管理自己、專心學習。有的時候我也會感到困惑,覺得學的這些知識好像在生活中沒什么用,提不起興趣,但想一想現在的辛苦付出能讓父母、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而且身后有那么多人在注視著我、支持著我,我總能堅持下去。我很喜歡一句話:“風雨過后的彩虹會更加耀眼”。雖然學習的過程很艱難,但我相信我能繼續進步,考上重點中學,再考進好的大學,出人頭地,不讓自己遺憾,也不辜負老師的培養和父母的期望,成為一個令他們感到驕傲的人。
加拿大蒙特利爾Collège de Montréal九年級學生?魯騰澤
對我而言,發自內心想要“去學習”是最難的,我覺得和興趣有很大關系。比如我喜歡科學,就會產生主動探索的欲望,成績也不錯;而對于計算機編程,我提不起什么興趣,對學習內容也不理解、不認同。我覺得自己的學習過程沒有出錯,但取得的結果沒有想象中好。父母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大學,拿到很高的學位,然后找一份好工作,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可我覺得學習是包羅萬象的,其目的是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不是按照別人劃定的軌道前行。
北京101中學高二學生 許怡然
高二許多科目都要會考,我要同時兼顧十二門課的成績。有一些科目我根本就“不開竅”,比如化學和歷史,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些知識,既找不到學習方法也找不到學習意義。每周的休息日,我除了要補語數外,還要補化學和歷史,這樣的學習只讓我覺得疲憊。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要這樣“熬”過來,但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太沒意思了。馬上就要高三了,我每天就像一臺“學習機器”,準備迎接高考。只有考進理想的大學、選擇了理想的專業,才有資格談“學習的意義”,談“建設祖國”,現在說這些還太膚淺。
吉林大學大二學生 樂樂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感到迷茫和空虛,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目標。我每天打游戲、和同學聚餐、在學生會組織活動、陪女朋友逛街,過上了自己想象中“美好”的大學生活。直到大學第一次考試時高數“掛科”,我才意識到那段時間太過放縱自己了。學習對于大學生來說好像已經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我學習的目的就是拿到文憑。在大學課堂上,學生們幾乎從不提問,也很少發言,只有每次考試前的“突擊”,才能看到大家發憤圖強的樣子。看新聞的時候,了解到現在的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疫情期間好多人都失業了,所以我準備大三開始報考公務員考試培訓班,找個“鐵飯碗”才是正事。
香港嶺南大學博士研究生二年級 王利杰
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生涯,我感覺最困難的是進行創新型學習。特別是博士階段,很多項目都是導師交給我后,我要從中提出新的觀點。取得高學歷、讀博士,其實算不上是我自己的意愿,而是出于家人的期望和對工作的恐懼。高等教育后期,博士們大都很迷茫——年歲漸長、沒有工作、科研壓力大……研究型人才是要能坐得起“冷板凳”的,要有耐心更要有能力。我感覺我有耐心,但是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取得高學歷需要有前置的、明確的規劃,很多人在工作后才能體會到自己不適合這個領域,所以我兩度轉行,從金融工程轉向國際事務再轉向教育,不過每次蛻變都讓我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二年級 喬森
將近20年的學習生涯,我似乎從未考慮過“人為什么學習”這個問題。從小到大,我都覺得好好學習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務,因為身邊的同輩、長輩都在不斷向我傳輸這種思想。我就像一條被卷進漩渦的魚,隨著魚群一起拼命地游,卻沒有自己的方向。我一直把學習當成“目的”本身,每次學習任務結束就達到了終點,這樣的學習是短視的、功利的,可我無法改變現狀。我的理想世界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現實世界卻不得不讓我“為工作而讀書”“為物質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