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源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科技創新、世界形勢加速教育變革。面對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代,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如何讓青少年真切感受到“世界與我有關”、保持對諸如“水資源”“碳排放”“技術倫理”等人類重大議題的關切度與敏銳度?培養全球勝任力是越來越多人給出的答案。
2021年4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主辦、中黃國際教育集團(以下簡稱“中黃”)承辦的“全球勝任力培養的中國實踐——2021國際教育發展論壇”在廣州圓滿舉辦。會后,中黃董事長黃海峰從理念到實踐全面分享了該集團在培養全球勝任力方面的經驗與洞見。
緣起:從粵港澳大灣區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好的教育要回應時代發展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如何在青少年培養過程中體現總書記這一前瞻性思考?如何體現基礎教育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的責任與擔當?中黃深耕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融合全人教育近二十年,在對于全人教育的理解和對中西融合全人教育教學體系的建構和研發方面,有很深的積淀。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研究院和中黃的“不期而遇”碰撞出更多培養全球勝任力的火花。
全球勝任力首先需要在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去培養學生的全球理解力。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者,理應肩負起助力整個區域在教育和文化上實現深度融合的重任,為加強港澳地區青少年的“三認同”而努力。
如何在港澳地區原有的教育模式和體系下,結合中國內地基礎教育的優勢去建構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未來人才?中黃已經積累了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其探索具有當之無愧的創新性與引領性。
為了讓港澳地區真正認可并主動學習中國內地的基礎教育經驗,需要將“破”與“立”相結合,其中“立”更為重要?!傲ⅰ钡那疤崾亲尭郯牡貐^的青少年和家庭真正感受到中國內地基礎教育的先進程度、改革力度和發展質量。這就需要以現實情況告訴他們中國內地的基礎教育如何培養人、有哪些體系和模式,其方法體系是能夠把學生培養成達到世界級教育水準又有強烈的國家意識、愛國之心的未來人才的。
實踐:國際教育的本土化實踐與中國文化的國際化推廣
中黃致力于培養兼備中國情懷和全球勝任力的未來人才,為此,國際教育本土化實踐與推廣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兩駕馬車”在中黃齊頭向前。
國際教育實踐的誤區與內涵。目前的國際教育存在兩個主要誤區:一是把純外國生源的學校稱為國際學校,這種學校是主權國家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帶有主權課程性質的、以培養僑民為主要目的的學校;二是把加強外語教學當作國際教育的標志。外語能力是培養全球勝任力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要培養全球視野的建構能力,其視角的高度、廣度、深度和前瞻性,不是通過簡單地開設外語學科就能解決的,真正的國際教育,應該是以全球視野、全球理解、全球勝任力為核心來建構學校課程體系和培養學生。
中黃自主研發全人教育教學體系——中黃融課,凝聚18年教育教學經驗,以中國國家課程為綱要與核心,采用當今世界范圍最具代表、最有先進性的現代化教學方法與評估方法,創造性地實施高質量的國家課程,同時全面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和素養,使其成為具備全球勝任力的中國學生。
中西融合的全人教育教學體系不是為出國而設立的,而是為國民素質的全面發展而設立。中黃扎根于國家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吸收全球最優質的教育體系、理念、模式和方法(剝離掉意識形態與宗教背景),在保證國家課程和課程建設的主導性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對其他先進教育理念進行揚棄式借鑒。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推廣與交流。中黃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上不以背誦為唯一的考核方法,更多是從“用”的角度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學中做、在做中體驗。無論是茶道、武術、書法還是中國經典文本誦讀,中黃都通過諸如探究式方法、營地活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具體實踐實現中國文化由術入道的培養,使學生們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中國高深文化的理解,必須回到行動、回到體驗、回到自己的探索。讓學生在實踐中成為真正的文化傳播者,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擺出茶道、奏響古琴甚至做一道中國菜,就是最生動的中國文化傳播。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探究中去構建自己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感悟、表達?!秉S海峰說道。
傳播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對中國文化有積淀、有理解的教師隊伍。除了常規的教研活動,中黃設立了兩個核心機構來培養教師,一個是CDAC課程評估與發展中心,另一個是人才發展中心,兩者通過合作幫助教師建立起中西融合的國際化知識結構、教學模式、教學能力和職業發展規劃。人才發展中心下設中國文化研究小組和研究中心,不惜重金聘請各個領域中國文化傳承者和具有中西文化背景及中式思辨能力的專家學者等,幫助教師建立中國文化知識結構。
成果: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未來人才
中黃近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具有全球視野、有能力參與全球事務的未來人才,他們具備批判性和全球性的思維模式、多元文化的溝通與理解能力以及關切與洞察人類重大議題的全球勝任力。
全球性的思維模式。教育教學改革和培養全球勝任力的落腳點是孩子的成長與進步。通過3—6年的培養,中黃學子在看待社會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時,具備從四個層次全面拆解問題的思維模式和架構:第一個層次是基于個人的角度看問題;第二個層次是以地區級的視角分析事物發展邏輯;第三個層次是以國家性的視角思考具體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第四個層次是以全球的視野去分析和尋找特定問題的解決之道以及它可能會對世界和未來產生的影響。
多元文化的理解、交流能力。“學校通過舉辦實踐探究、文化角色扮演、美食文化節等活動,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溝通相處,令他們從小就知道,除了自己的文化,別人的文化和別人的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也是正常和值得尊重的,我認為這個能力就是這樣建構起來的?!秉S海峰介紹道。對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含層層遞進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我也許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第二個層次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也許從你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習俗來說,你說的是正確的;第三個層次是在我們彼此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尋找除了基于彼此立場的發展之道與生存之道。
培養全球勝任力?,F在很多孩子沉迷在電子游戲、短視頻或者追逐偶像明星的簡單快樂中,他們往往認為那些關系到人類命運的重大挑戰和危機等與他們無關,這是大人的事情、他人的事情,而不是小孩子的事情,也不是自己該管的事情。培養青少年對于人類重大議題的關切與敏感度就是培養全球勝任力的前提。
正所謂“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要從小培養孩子對于全球性問題的關注度與敏感度。中黃通過探究式教育和大主題、大概念的教學模式,來幫助青少年理解自己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理解人類社會是如何組織和運轉的并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就會培養出青少年面對人類重大議題時的寬闊視野、高度責任感與解決問題的志向。影響全球的環境問題、氣候問題、戰爭與沖突不再是遙遠的、平面的話題,而是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真實問題。
“我們現在的課程模式可以平視全世界任何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在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評估體系、教師培養的先進度以及青少年的全球勝任力培養上,我們是有底氣的?!秉S海峰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