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


Exotica—On Hong Kong Grand Operas inaugural concert
11月30日,香港大歌劇院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辦了創院音樂會“愛之頌·戀之歌”。
音樂會由男低音歌唱家、香港大歌劇院聯合創辦人兼高級藝術策劃龔冬健擔任監制,由一眾杰出的香港歌唱家帶來多首膾炙人口的歌劇選段。
“愛之頌·戀之歌”音樂會以異國風情(Exotica)為主題,由黃曉初擔任導演,屢獲殊榮的美國導演尼克·穆尼(Nic Muni)擔任音樂統籌,意大利指揮家艾昭羅(Elio Orciuolo)擔任樂團指揮。參與演出的歌唱家包括女高音李洋、曾麗婷、譚樂軒,女中音張吟晶,男高音陳永及男中音陳俊堯、錢深銘。曲目則包括選自《波希米亞人》《蝴蝶夫人》《拉美莫爾的露琪亞》《拉克美》《采珠人》《阿爾及爾的意大利女郎》及《老實人》等名劇的詠嘆調。
參演過不少歌劇的女高音李洋2010年來到香港,曾跟很多名家學習和合作,這些難忘經歷讓她大開眼界。她特別珍惜疫情中可以恢復現場演出的每一次機會,因為每場演出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她尤其喜歡嘗試及挑戰不同角色,走進“她們”的世界、感受“她們”的生活。眾多角色中,李洋特別喜歡《圖蘭朵》中善良的柳兒、《丑角》中潑辣的內達、《卡門》中溫柔又執著的米凱拉等。此次李洋出演的是《波希米亞人》中的繡花女咪咪,還有《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她希望將來在大灣區可以有更多融合發展,用美妙的音樂譜寫更多新的篇章。
女中音張吟晶表示,疫情使她更珍惜公開演出的機會。此次音樂會因疫情推遲超過一年,演出與原先的計劃也有所變化。來自馬來西亞的她,曾在香港演藝學院就讀。她說香港地區包容性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普及和推廣古典音樂,使她倍感鼓舞。她認為百花齊放可以帶來競爭和進步。近年來,香港具有演唱成分的劇目日趨多元化,多了很多原創作品,有粵語歌劇,也有英語歌劇,令人欣喜。張吟晶表示,雖然此次音樂會沒有布景,但選段源自歌劇,本身便有劇情要向觀眾交代;而演員亦要排演以增加代入感,每段都需要轉換角色,如何快速地切換情緒絕對是個挑戰。
對于準備了很久的演出終于得以呈現,女高音曾麗婷表示,此次演出是自己的一次突破,兩個角色是首次演出。例如《拉美莫爾的露琪亞》中的劇名主角,曾麗婷本身是抒情女高音,而此次是第一次演唱花腔角色的大唱段,而且需要兼顧感情變化,絕對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男高音陳永則表示對演出“很興奮”,因為這是香港大歌劇院成立以來首次正式公開演出。作為本港最活躍的本地男高音之一,陳永表示,香港大歌劇院在新冠疫情前創立,但受疫情所限,很多演出被打亂、擱置。但大家仍未放棄,終于等到上臺的機會。陳永還指出,這套節目是本地原創作品,最期望香港本地觀眾能夠接受和欣賞,更希望日后走向世界,到海外演出。節目中的編排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正如我們現在處于“后疫情時代”,即使演藝行業受到很大沖擊,但疫情打不倒我們,反而令我們更強大。
香港大歌劇院成立于2019年,由黃桂林聯同指揮家許忠、歌唱家龔冬健等各界人士共同創立。香港大歌劇院致力通過引人入勝的歌劇演出,為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觀眾創造超凡的歌劇體驗,推動歌劇藝術走向未來。他們尤為重視藝術完整性、音樂水平及社區參與,力圖憑借創新的音樂會節目、出色的歌劇制作及教育活動來豐富區內廣大觀眾的文化生活。
香港大歌劇院聯合創辦人兼主席黃桂林表示:“我們不但期待為觀眾帶來世界級歌劇演出,更將通過我們的附屬機構——香港青年歌劇團,為本地聲樂家提供必要的發展框架,協助他們成為國際知名藝術家。我們還將推行令人注目的國際性演出計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歌劇文化的普及。我們未來的演出活動包括明年初的新年音樂會以及明年6月的歌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