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芷毓 梁春光 王玉霞 高琳 高野
(錦州市錦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1〕,該病具有反復發作、治療時間長的特點。特別是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較差,不能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對疾病的不確定感。疾病不確定感是一種認知狀態,指患者對于疾病及相關事物缺乏判定的能力,主要影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2〕。疾病不確定感的產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會向抑郁情緒的心理狀態發展,嚴重影響患者疾病康復速度和生活質量〔3〕。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緒相關因素和疾病不確定感相關因素及其之間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的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本研究發放問卷300份,剔除答題不完整和不認真的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0份(93.33%)。納入標準:(1)年齡≥60周歲;(2)符合冠心病的臨床確診標準;(3)意識正常、溝通順暢;(4)自愿參與研究并積極進行問卷調查者;(5)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但臨床控制較為穩定;排除標準:(1)患有危重病者,如癌癥、血液病、器官衰竭等;(2)視力障礙、聽力異常、語言不通等因素不能完成問卷者;(3)認知、精神方面存在異常或障礙者;(4)近期(3個月內)發生過重大事故或者家庭變故者;
1.2研究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量表:是自編題目,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有無配偶、學歷、居住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一般資料。(2)精簡版流調中心抑郁量表(CES-D-R)〔4〕共10個條目,分為4個維度:消極情緒、積極情緒、軀體癥狀和人際關系,每個條目得分0~3分,總分0~30分。>16分說明存在抑郁情緒傾向。分數越高,說明抑郁情緒傾向越明顯。(3)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A)〔5〕共33個條目,分為4個維度:不明確性、復雜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預測性,每個條目得分1~5分,總分32~160分。總分≤74.7分為低水平;>74.7且≤117.4分為中水平;>117.4且≤160.0分為高水平;總分水平越高,說明疾病不確定感越強。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
2.1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情況 老年冠心病患者CES-D-R平均分為(17.84±2.99)分,總體具有抑郁情緒傾向,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是軀體癥狀(6.64±2.06)分,其次為人際關系(5.84±2.30)分、消極情緒(3.16±1.82)分,得分最低的維度是積極情緒(2.20±1.58)分。
2.2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情況對抑郁情緒的影響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性別、有無配偶、學歷、居住地、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對抑郁情緒的影響有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情況對抑郁情緒的影響分)
2.3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情況 老年冠心病患者MUIS-A平均分為(99.82±13.31)分,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是不明確性(39.04±10.06)分,其次為信息、缺乏性(22.87±6.04)分、復雜性(22.06±5.40)分,得分最低的維度是不可預測性(15.85±3.77)分。
2.4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情況對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 老年冠心病患者性別、養老保險對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有顯著差異。見表2。

表2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情況對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分)
2.5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與疾病不確定感相關分析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緒與疾病不確定感顯著相關(r=0.252,P<0.05),抑郁情緒與不明確性和復雜性具有相關性(P<0.05),疾病不確定感與抑郁情緒中的各個維度均具有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與疾病不確定感相關分析(r值)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機體在承受疾病的折磨的同時心理上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抑郁情緒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既可能誘發冠心病的發生,又影響冠心病的治療和預后結果〔6〕。相關研究顯示,老年人群的抑郁檢出率在15%以上〔7〕。老年人群在機體疾病、不良社會環境、較差心理素質等因素影響下,會明顯提高抑郁癥的發生〔8〕。其他研究提示心理不良因素可以導致冠心病的發生,其發病率為32.5%〔9〕。
本研究表明,大多數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抑郁情緒傾向,且抑郁情緒的產生受多種因素的作用。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研究〔10,11〕相同,女性發生抑郁情緒高于男性。本文中學歷高患者的抑郁情緒不存在或得分較低,這與馬俊等調查〔11〕結果具有一致性,這說明文化程度低會影響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易胡思亂想,加重心理負擔,影響疾病的治療。本研究結果說明家人的陪伴可以有效調節心理狀態,有效控制抑郁情緒的發生。本研究中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患者的抑郁情緒得分均較低,這與經濟負擔輕密切相關。
疾病不確定感也是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也增加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程度。鄭春玲等〔12〕調查顯示,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處于較高水平,占76.42%。本文研究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總體處于中等水平,與寧艷嬌等〔13〕的研究結果相同。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是不明確性,說明患者對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用藥和護理等操作存在不理解,同時還會擔心病情反復復發和加重,心理負擔較重。本文研究還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性別、學歷、養老保險對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具有顯著差異。本文中學歷越高的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越低,學歷高的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發生、治療、預后均具有清楚的認知,不會因為對疾病的不確定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與孫紅〔14〕研究結論一致。在陳先華等〔15〕研究中發現,疾病不確定感是壓力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疾病的預后和轉歸有重要影響。文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女性疾病不確定感高的研究結果,與周靜〔16〕研究結論不同,研究結果的差異與地區人口的差異等因素有關。
本研究調查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緒得分越高,疾病不確定感的得分就越高,說明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吳航洲等〔17〕研究表明疾病不確定感的發生與患者的情緒密切相關。李曉娟〔18〕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高,焦慮抑郁狀況越嚴重,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其他臨床資料〔19〕發現,冠心病患者可以表現出不同程度、形式的焦慮、抑郁情緒,這種情緒會使患者產生疾病不確定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是個長期和復雜的過程,由于患者年齡較高對于疾病會產生恐懼感,長期患者就會對疾病產生不確定感,進而產生抑郁情緒,這些情緒的變化會影響患者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不利于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開展,進而對于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與康復。臨床上對于患者產生抑郁情緒和疾病不確定感的原因要進行深入了解,根據不同患者的產生原因給予針對性的專業知識輔導和心理安撫,這樣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而可以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加快機體的恢復速度,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臨床治療過程中應重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疾病不確定感情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鼓勵患者堅持進行康復治療,保證患者最佳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