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青海廣播電視臺完全依靠自己的創作團隊,拍攝、制作、播出了四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定昆侖》,受到了省內外觀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得到了有關領導和專家的好評。前不久,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廣播電視臺共同召開歷史文獻紀錄片《定昆侖》研討會,省垣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圍繞《定昆侖》的價值、意義、表現手法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認為,該紀錄片第一次以視頻影像方式,全景展示了青海解放及各級人民政權建立的恢宏歷史,深刻揭示“青海平則西北寧、昆侖定則天下安”的歷史格局,具有高度的歷史文獻價值和時代現實意義,體現出青海廣播電視臺在新時代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使命擔當。
歷史文獻紀錄片《定昆侖》分為《曙光初現》《撥云見日》《落地生根》《定鼎昆侖》四個篇章,從最初的創意、策劃到采訪、拍攝、制作,再到審定、播出,前后歷時四年。在創作過程中,青海廣播電視臺專題部十幾個人的創作團隊,先后深入延安、西安、寶雞、銀川、天水、臨夏、蘭州、西寧、海東、海西、黃南、玉樹、果洛等地,追尋當年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北、解放青海的足跡,先后采訪親歷者、知情人、歷史專家一百多位;搜集了大量的傳記、書信、電文、照片、視頻資料等;拍攝素材及收集史料視頻內容達4個T,采訪整理同期聲文字45萬字。
前期采訪拍攝結束后,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創作團隊精心梳理歷史經緯,巧妙編織人物故事,初步完成了紀錄片的編輯、制作、包裝。經青海電視臺編審委審定,上報國家廣電總局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2019年9月,包括軍事科學院、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廣電總局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成員,集中審看了四集紀錄片《定昆侖》,從不同角度對該片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修改意見。
根據專家意見建議,創作團隊又從四集紀錄片的結構、內容、表現手法、表述的準確性等方面進行了反復修改和完善,并再次報送國家廣電總局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
2021年4月1日,《定昆侖》獲得理論文獻審字【2021】第8號的播出許可證。作為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想照耀中國”展播的紀錄片,分別在青海衛視、青海經濟生活頻道、青海都市頻道及相關網絡媒體平臺播出,青海安多衛視也譯制播出了安多藏語方言版。
事非經過不知難。回顧歷史,同時也回顧紀錄片《定昆侖》創作播出的歷程,我們深感歷史的厚重,深感革命先烈付出的犧牲的巨大,深感今天的生活確實來之不易,深感創作一部歷史文獻紀錄片的不易。
《定昆侖》的創作播出并受到關注與好評,是對青海廣電人優良傳統作風的一種延續,是青海廣播電視臺領導精心創意、策劃和全程指導的結果;是各方面專家、學者反復把脈問脈、字斟句酌的結果;是創作團隊齊心協力、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的結果,凝聚著眾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我們慶幸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參與了紀錄片《定昆侖》的創作拍攝。《定昆侖》這樣的歷史文獻紀錄片,在充分展現大背景、大時代、大事件的同時,需要表現好在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個人物故事,處理好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關系。除了那些必須提到的眾多歷史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之外,拍攝采訪中,我們也十分注重普通人物在大時代中的遭遇和命運,他們的經歷、體驗、感覺,使紀錄片增添了更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我們有幸找到了那些親歷者、見證者,搶救性地完成了對他們的采訪,留下了他們的回憶和講述。在紀錄片還沒有最終審定播出之前,我們得到消息,在被采訪的那些老人中間,有的已經離開了人世,為此,我們感到一種愧疚和遺憾。
影視作品本身就是遺憾的藝術,《定昆侖》也不例外。每次修改中,都會發現不足、遺憾。在《定昆侖》播出后,我們仍然發現存在一些不足和遺漏,這些,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進一步改進。
——齊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