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

把男孩從去往縣城打工的大巴車上拽下來的時候,支教教師楊少敏已經把他看成一個“逃兵”,心中充滿了憤怒。他這一去,未來可能就此斷送。
楊少敏用力把陳小天拽下車,訓斥他道:“你才多大啊!打什么工!跟我回學校去!”陳小天一邊奮力抵抗著,一邊哭訴:“讀書能比吃飯重要啊?我爸已經兩個月不給家里寄錢了,也不來電話。你們城里人不懂!”
陳小天的哭喊熄滅了楊少敏最初的怒火,讓她的心中漾起一抹心疼。從他那似曾相識的倔強眸子里,她恍惚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個站在貧困的荒漠中,對未來充滿迷茫的自己。
那天晚上,陳小天的爸爸終于來信了。聽著他在電話中驕傲地和父親談起自己的考試成績,一旁幫忙曬山貨的楊少敏若有所思。她知道,如果不能點燃這個男孩心中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他一定會被桎梏在困苦的泥沼中,再也走不出來。
離開陳小天家之前,楊少敏鄭重其事地把一張自己珍藏已久的國華紀念中學畢業照留給了陳小天。她告訴這個男孩:“你只有變成更好、更厲害的人,你的家人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顧。照片上的哥哥姐姐們,也差點因為家里困難沒法兒讀書,但他們沒有放棄。現在,他們有的是很厲害的醫生,有的成了建設社會的人,還有我,成為你的老師。如果你也想像他們一樣,那就一定要繼續讀書!因為,知識能把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人。”
楊少敏是國華紀念中學2014屆畢業生,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后,志愿加入“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赴廣西偏遠地區成為一名支教老師。在楊少敏的心里,國華紀念中學的校碑上,那行醒目的大字像金色的火種,一直在她的心中燃燒著——知識改變命運。
看著楊少敏離去的瘦弱身影,陳小天的心里第一次充滿了堅定的力量。但他不知道的是,那個在遠方告訴他父親消息的溫柔聲音,也來自于國華紀念中學。就在十幾個小時之前,這個聲音剛剛把他的父親從死神的手中拉了回來。
急救室內,身著防護服的醫生們緊張忙碌著。門外,閃進來一個讓他們意外的身影:“我來幫忙。”“蔡瑩?你怎么沒回北京?”
蔡瑩是國華紀念中學2008屆畢業生,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成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一名醫生。2020年3月,她自愿跟隨醫務團隊馳援武漢,為了救助更多的病人,她始終戰斗在一線,放棄了本來可以返回北京的機會。
穿著厚厚防護服的蔡瑩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心律儀就拉響了新一輪的搶救警報。“患者無尿,合并感染性休克……”“血壓在往下掉……”問題一個接著一個,蔡瑩緊張又迅速地發出一個又一個急救指令。經過齊心協力的搶救,病人的病情終于平穩下來了。
病人蘇醒后,看著因做了切管手術無法說話的那雙急切又祈求的眼神,蔡瑩打通了電話:“小天,錢收到了嗎?你爸爸喉嚨這兩天做了個小手術,過兩天就好了。不要緊,你放心吧!你學習怎么樣?家里人怎么樣?你爸爸讓我跟你說,好好學習,不用擔心錢的事,他會給你賺的。”
看著病人手里的全家福中那雙和女兒同樣清澈的眼睛,蔡瑩的眼睛濕潤了,她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在她的心里,沉甸甸地墜著兩頭的期盼:一頭是女兒的期盼,一頭是病人的期盼。可她知道,曾經學習過的那個地方所給予的那些字刻在了自己心里,已經注定了她的選擇。那是國華紀念中學給予每一個學生的一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立志、修身、博學、報國。
這個晚上,伏案讀書的陳小天是幸運的。可惜的是,早晨的逃學讓他錯過了另一份禮物,那是來自國華紀念中學的又一份溫暖。
在這個早晨,陳小天的小學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學生活動中心,在活動中心門前的石碑上,就刻著國華紀念中學的八個字校訓:立志、修身、博學、報國。這份珍貴的禮物,來自國華紀念中學的畢業生——王永琨。
王永琨在校友的朋友圈里看到楊少敏和她支教的小學,那份熟悉的渴望與窘迫,使他馬上撥打了楊少敏的電話,詢問關于她支教小學缺少的教學設施和設備的情況。之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親自實地考察。他手機所記錄的捐贈清單上,捐贈的物品在不斷地增加,社科類圖書200冊,書包47個,乒乓球臺2個,乒乓球拍5對,足球5個,新球鞋每人1雙,電腦20臺……
王永琨是國華紀念中學2009屆畢業生,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自主創辦斯坦德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榜“2019胡潤30歲以下創業領袖”與“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他希望,能把國華校長講的那節課,講給這些未來有無數可能的孩子們;他希望,能把國華紀念中學曾經在自己心中點亮的火種,重新傳遞到現在和未來孩子們的心里,照亮他們未來的路。在那個小學破舊的黑板上,他用力寫下一句話:希望你們,都能成為你們心中的那個人。
楊少敏、蔡瑩、王永琨,這些從國華紀念中學走出來的年輕人,始終牢記著國華的教導——“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既受助于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終生追求。國華紀念中學的火種,就這樣在一屆一屆國華人的手上點燃著、傳遞著,照亮著更多人的人生。
編后語:2002年9月,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創立。它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培養他們成為未來建設國家和社會的人才。如今,國華紀念中學共接收了3260名處于輟學邊緣的學生,總投入已超過6億元。近日,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引發熱議,楊少敏、蔡瑩、王永琨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有網友評論:“這是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