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倩 林英 吳夕
2 型糖尿病是一種高發性內分泌系統疾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要發病對象,該病在糖尿病總發病率占比90%以上,臨床特征表現為病程周期長、并發癥多等[1]。沙格列汀屬于一種新型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對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良好控制作用[2]。相關研究表明,大劑量胰島素治療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礎上加用沙格列汀治療對其血糖、血脂水平進行有效改善,臨床療效顯著[3]。鑒于此,此研究遴選出患有老年2 型糖尿病的60 例患者,予以聯用沙格列汀+大劑量胰島素治療,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觀察組年齡62~81 歲,平均年齡(70.29±4.95)歲;男17 例,女13 例;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4.12±1.97)年。對照組患者年齡63~84 歲,平均年齡(70.31±4.98)歲;男18 例,女12 例;病程1.5~10.0 年,平均病程(4.09±1.9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表現與2 型糖尿病診斷依據相符;②年齡62~84 歲;③3 個月及以上服用常規降糖藥治療后,仍無法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④對治療藥物無藥物禁忌證或過敏者;⑤均知曉該次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性肝腎功能損傷或感染疾病者;②合并有腫瘤疾病或內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④對治療藥物過敏或存在禁忌證者;⑤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之飲食、運動等常規治療措施,對照組實施大劑量胰島素治療,即使用胰島素注射液,每日劑量50 U 以上,治療期間根據患者血糖監測結果對胰島素使用劑量進行及時調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沙格列汀治療:5 mg,q.d.。治療期間,需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并每月定期隨訪觀察1 次,根據血糖控制情況對胰島素實際用量進行合理調節,盡可能將血糖水平降至達標范圍內,總計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低血糖事件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前后的血糖(HbA1c、FPG、2 h PG)、血脂(TG、TC、HDL-C、LDL-C)水平。①療效評定標準:根據《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相較治療前取得明顯改善,HbA1c<6.5%,FPG、2 h PG 水平分別降至4.4~6.1 mmol/L,4.4~8.0 mmol/L 范圍內;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相較治療前有所好轉,HbA1c 在6.6%~7.5%,FPG、2 h PG 水平分別降至6.2~7.0 mmol/L,8.1~10.0 mmol/L 范圍內;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低血糖事件:血糖水平<3.9 mmol/L 時則表明患者存在低血糖現象。不良反應:對比兩組患者用藥期間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及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bA1c、FPG、2 h PG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bA1c、FPG、2 h PG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HbA1c(6.03±0.98)%、FPG(5.26±0.99)mmol/L、2 h PG(7.47±1.48)mmol/L 低于對照組的(7.18±1.05)%、(7.35±1.12)mmol/L、(9.18±1.54)mmol/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G、TC、LDL-C、HDL-C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G、TC、LDL-C 均低于治療前,HDL-C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TG、TC、LDL-C 均低于對照組,HDL-C 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比較(,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比較(,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低血糖事件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低血糖事件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低血糖事件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糖尿病是多因素引發的胰島素分泌障礙,導致胰島素分泌缺乏,導致機體內必須的新陳代謝改變異常,主要表現在糖脂類及大分子蛋白質等[4]。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老年2 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隨之升高,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健康質量。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血糖水平較高,同時,高血糖直接影響病情進展及并發癥[5]。因此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對病情改善具有積極意義。臨床治療2 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治療為主,但部分患者在治療時會出現抵抗現象[6]。加之,老年患者的胰島B 細胞功能相對較弱,病程周期一般較長,使用常規劑量胰島素無法控制血糖,同時HbA1c 會呈現逐漸升高現象,則應積極使用大量胰島素。但單一使用大量胰島素治療會導致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加劇,需聯用其他降糖藥物進行治療[7]。沙格列汀是一種高效DPP4-4 的抑制劑,可有效治療老年2 型糖尿病。作用如下:①口服該藥物治療后,通過長時間抑制DPP-4 活性,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活性水平增加2~3 倍,不僅可降低胰高血糖素濃度,而且可增加胰腺β 細胞分泌胰島素,具有半衰期短,藥效時間長的特點。②該藥物可廣泛吸收,經尿液代謝和腎臟排泄,不會對機體造成較大影響;③此藥物可增加胰島素分泌和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胰島素的作用,達到降低血糖的治療目的[8,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bA1c、FPG、2 h PG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HbA1c、FPG、2 h PG 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G、TC、LDL-C 均低于治療前,HDL-C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TG、TC、LDL-C 均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用沙格列汀+大劑量胰島素治療方案用于老年2 型糖尿病具有明顯優勢,可顯著提升療效及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此結論與屈改霞[10]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論與次旦卓嘎[11]研究中觀察組的低血糖率3.45%較對照組17.24%更低的結論一致。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論與張益雷[12]研究的結論[觀察組不良反應率11.43%低于對照組的17.14%,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一致。提示,聯合用藥可降低低血糖事件發生的風險,且對藥物不良反應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沙格列汀+大劑量胰島素聯合用藥治療對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機體內血糖、血脂具有積極改善作用,可預防和控制低血糖的發生,臨床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