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

6月底,吉利汽車集團的一份意外聲明震驚了賽車世界。該聲明援引了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的表態——對WTCR國際汽聯世界房車杯的性能平衡規則(BoP)表示不滿,單方面宣布不再與賽事推廣方歐洲體育(Eurosport Event)合作承辦原定11月于寧波舉辦的WTCR中國站。
WTCR的前身是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是為數不多的“世界級”汽車賽事,堪稱房車賽的巔峰舞臺。推廣方歐洲體育自2005年以來將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升格為世錦賽后,賽車規格由“Super 2000”一路水漲船高升至“TC1”。
由于廠商們無法負擔高企的研發和運營費用,該項賽事在2018賽季后無奈停擺。歐洲體育只得妥協,對車輛規格“降級”,引入風靡全球的TCR規格,將世錦賽“降級”為世界杯。“降級”后,賽事的最大變化是限制廠商的直接參與。在WTCC時代,廠商基本由旗下運動部運作;進入WTCR時代,廠商和賽事的連接需通過私人(俱樂部)車隊來進行。
在很大程度上,這避免了過往WTCC中出現的車輛研發“軍備競賽”,極大降低了參賽成本。所以,在WTCR開跑的前兩賽季,發車格上的賽車數十分令人滿意。
TCR與GT3一樣,都是由汽車制造商的運動部研發并生產賽車,下線后交給統一機構進行測試。測試后,授權的機構會根據車輛性能的展現給出基準的性能平衡方案,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款TCR賽車的特性。例如:領克03 TCR賽車因采用三廂布局,在高速性能上會比以往的兩廂車更強,但彎道靈活性可能不如高爾夫/Cupra等兩廂車型。賽季開始后,FIA/推廣方會根據比賽中體現的各種因素,來更新BoP,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調整進氣口徑、車輛總重、車輛離地間隙和燃油流速等。
談回文章最初提及的這份聲明。吉利汽車集團作為領克的母公司,在這時跳出來發聲,抱怨BoP極度針對領克賽車,讓后者在比賽中毫無勝算。甚至為表達憤怒的立場,單方面宣布停辦WTCR中國站,即使從國家防疫大局考慮,此站賽事成行的可能本也幾乎為0。
領克自2019年殺入WTCR,由瑞典知名車隊Cyan Racing運營。參賽元年,車隊主力車手包括伊萬·穆勒、安迪·普里奧和泰德·比約克——三位房車賽名將曾8次摘得WTCC車手世界冠軍。那年,領克陣營就合力捧回了車隊年度冠軍獎杯。次年,領克更贏下車手和車隊雙料年度冠軍。這意味著今年的BoP對領克賽車勢必將無比嚴苛。老實說,在過往賽季里,領克吃了多少“政策紅利”世人皆知。吉利此時以集團身份跳出來控訴賽事不公正,給人留下“只能贏,輸不起”的負面印象。
你或許不知,在歐洲體育推廣的賽事中,質疑BoP的聲音從未停息。領克的主要對手現代同樣曾在2020賽季對WTCR提出過抗議,并在德國紐博格林(北環)站罷賽;中國車手馬青驊在WTCR中奪冠,很大程度也受惠于BoP對阿爾法·羅密歐賽車“友好”;大眾集團的賽車們則是常年得不到實惠,以至于德國人減少對房車賽事的投入,將主力轉投新能源賽車。
有趣的是,這份對賽車世界看起來是重磅炸彈的聲明,卻并未在中國汽車媒體中帶起漣漪。相比當年領克奪冠,萬人觀賽團齊賀“中國賽車登頂世界巔峰”的盛大場面,“報喜不報憂”在此次事件上得到了充分展現。
體育賽事,尤其在商業體育賽事里鮮少“絕對公平”。即便是自創辦元年就參加F1的法拉利也曾在FIA嘗試修改對自己不利的規則時,有理有據闡述自己的激烈見解。不過,以集團姿態公然“開罵”在國際賽車圈實屬罕見。我們樂見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國際賽道上攻城拔寨,但如何在逆境時應對則是需要提升的地方。稍遇不順心就撕破臉,一紙檄文昭告天下,只會覆水難收。
不知吉利汽車集團在發布聲明時是否考慮過,這份聲明在“詆毀”WTCR的同時,也讓領克自己失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