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
批評的目的是激勵而不是打擊,是喚醒而不是壓抑。是叫孩子“抬頭”而不是“低頭”。
初二男生小毛經常躲在廁所里抽煙。一天,我遇到小毛,他跟我打招呼。我說:“小毛,我聽說你在廁所里抽煙了。”小毛看著我,停下腳步。我說:“你在廁所里抽煙是對的。”小毛望著我,一臉疑惑。
“你看,小毛,因為你知道在學校抽煙是不對的,才躲在一個不容易被人發現也不影響別人的地方抽。但是,在廁所里抽煙你會感覺很壓抑,空氣也不好,又有負罪感。這些對你都不好。”
“謝謝校長。我知道了,我不會抽煙了。”
“抽不抽煙,你自己選擇,但我真不想別人因為你抽煙而誤會你。”
小毛抓抓頭,笑了,跑了。
從處理小毛抽煙這件事,我們可以解讀批評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為什么要批評孩子?我認為糾正錯誤、建立關系……都可以是批評的目的,關鍵在于批評要讓孩子有所觸動。批評不是叫孩子認錯,而是叫孩子學會思考;批評不是叫孩子認輸、低頭,而是叫孩子學會尊重。
批評可以用溝通的方式進行。首先,假設孩子沒有錯,事實上也沒有絕對的錯。然后,幫助(“幫助”的姿態很重要)孩子分析“對”或“錯”原因,一起制定解決方案。
(摘自《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