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龍力

擁有118年歷史的長沙市修業小學在湖南省中小學中,有著一份非比尋常的“紅色履歷”。這里是五四運動時期著名刊物《湘江評論》誕生的地方;毛澤東、徐特立、周世釗、歐陽梅生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得天獨厚的紅色底蘊不僅成為了激活學生紅色基因的最佳“入口”,也是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
6月17日,記者來到修業小學,探尋校史中的紅色密碼。五甲班學生鄔宛臻正落落大方地站在徐特立雕塑前,為前來參觀的客人講述徐特立的故事。作為學校的小小講解員之一,她早已對學校的歷史如數家珍。在她看來,故事里的偉人有血有肉,似乎就在自己身邊。
校長陳風華告訴記者,每一個進入修業小學的學生,第一堂課就是認識學校,了解學校的紅色歷史: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學校會把紅色主題教育植根到常態教育中;每周三的《紅色大講堂》,老師們會化身為紅色講師,為大家講解校史人物的光輝事跡。
教師陳暉最愛跟同學們分享的就是毛澤東的讀書故事。“距離學校幾百米的南門口,是城市最熱鬧的地方,毛主席曾在那里看書,這份鬧中取靜的學習精神,曾深深感染了學生時代的我。”陳暉說,因為了解到毛主席酷愛讀書,并且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希望以此激勵同學們承偉人之志,做有為少年,并讓大家有意識地采用合適的閱讀方法,使閱讀更有成效。讓他備感欣慰的是,授課效果非常好,“同學們都成為了毛主席的‘小粉絲。”
“當孩子們走進校園,《湘江評論》主題紀念碑便映入眼簾;當孩子們徜徉在操場邊,即可在毛澤東詩詞文化墻、名人故事墻前細細品讀。學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孩子們接觸校史、黨史的最好去處,這樣才能使紅色文化潛移默化地成為青少年成長的養分。”陳風華表示,學校每個學期還會定時按年級推進百舸體驗營拓展課程,圍繞毛澤東在長沙的足跡,引領大家走進校史館、天心閣、湖南第一師范等地,分年級開展愛國主義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感知紅色文化底蘊,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