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又稱“推免”,即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大家都在保研,如何脫穎而出?最近,媒體的一則報道,將保研咨詢機構存在的問題推向了前臺。魚龍混雜的校外咨詢機構,不僅加劇了“推免”競爭,且容易在其他方面帶偏大學生,有必要存在嗎?而在此背景下的“推免”制度,又該如何繼續?
“物理外掛”問題多多——在名校“推免”率持續上升的大背景下,獲取“推免”資格成為本科生競爭的新賽道,保研咨詢機構便成為了他們的“物理外掛”。雖然這些“物理外掛”是應現實需求而生,卻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資質打擦邊球,部分老師系學生兼職”等。
加劇了學生的競爭和負擔——針對保研咨詢機構的興起,有人認為這是實施研究生“推免”政策帶來的“副產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有人認為,這些咨詢機構的出現,加劇了學生的競爭和負擔,對用戶進行材料包裝、背景提升,也間接制造了“推免”亂象。據此,有人反對“推免”政策,認為還是按統一筆試成績錄取“最公平”。
不必否定研究生“推免”改革——高校推進研究生“推免”改革,目的就是為了扭轉應試考研傾向,引導學生重視本科教育,在本科教育階段培養綜合素質。若按統一筆試成績錄取,必然會助長應試考研。若僅因校外咨詢機構存在一些問題,就否定研究生“推免”改革,顯然是不可取的。(綜合《新京報》《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