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天吃冷食傷脾胃
立夏之后天氣漸熱,很多人認為是到了吃冷飲的季節了。但中國人的體質,是不適合吃過于寒涼的食物的。中醫認為,寒涼食品傷脾胃。天氣炎熱時過多食入寒涼的食物對身體十分不利,體外經受酷熱天氣,而體內經受冰冷食物,很容易讓人患上腸胃感冒,對脾和肺也都有一定影響。
《黃帝內經》中還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是指春夏時節正是大自然氣溫上升,陽氣由弱到外達極盛的狀態。此時養生應側重于護養陽氣,這樣才能順應季節的變化,做到少生病,或者不生病。而過多吃涼的東西,會損傷陽氣,導致疾病的發生。
溫熱的飲食能驅寒
中醫認為,溫飲入胃,有溫煦中土陽氣的作用,能促進人體的消化吸收、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等。因此,虛寒體質或平和體質的人多喝些熱水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
除了熱水,還有熱湯,多數溫熱的食物都能散寒,尤其適合虛寒體質的人群。老人、小孩、產婦等腸胃功能比較虛弱的人群,以及在某些寒性疾病的治療中喝些熱水,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如風寒感冒,多喝熱水或熱姜湯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還能補充水分,有助于退熱、驅散風寒。不過,平時常有口干咽燥、眼睛干紅、小便發熱、小便黃、大便干結等癥狀的熱性體質者,則適合飲用常溫水。
熱水不能過燙最好喝溫水
當然,飲食也不能過熱。喝過熱的水對胃腸道、食道等也會有一定損傷。吃過燙的食物易患食道癌,就是食道長期受“熱”刺激導致的。
對于一般人而言,飲用35℃至40℃的水最為適宜。中醫養生講究一個“度”字,過猶不及。
所以,在炎熱的夏季,建議大家最好是喝溫水,不要過熱,也不要過涼,這樣既解了渴,又養護了胃腸道等。
(摘自《保健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