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社交平臺上,“塔羅牌占卜”十分火爆。從事占卜的“大師”聲稱可以改運、消災、避禍,舉行一場法事1.68萬元,一塊佛牌要賣3800元。但其實這些人文化素質很低,主要靠忽悠。
耶魯大學博士史蒂文·諾韋拉所著的《如何獨立思考》一書中剖析了各種讀心術把戲背后的心理學原理。“表演讀心術有很多種方式——可以直截了當地算卦,也可以用塔羅牌預測吉兇。可以看手相,也可以根據茶渣的位置和形狀占卜。”
施展讀心術的時候,第一句話不能太具體,即必須適用于任何人。“你最近應該缺錢花。”“你覺得周圍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最近你應該會非常想念家人。”諸如此類的說法其實都很含糊,但每一位聽眾都會覺得上述情況說的就是自己。
占卜師會“猜”一個人的姓名開頭字母是J,而自愿接受讀心測試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告訴他名字就叫John(約翰)。于是他就順著這句話往下說:“沒錯,是叫約翰。你的生活中有個重要的男人,他的名字就叫約翰。”受試者驚覺,“這家伙居然知道我父親名叫約翰!”
讀心術與巧合錯覺有關:如果兩件事剛好一前一后發生,我們會覺得這絕不是偶然現象,但卻沒能考慮過其實還有無數種其他可能性。
讀心術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并非“讀心”的一方,而在于“被讀心”的一方。既然是尋求大師推知算卦,去除惡疾,那無論他們說什么,人們往往都會言聽計從。就算人們一開始就覺得這事兒不靠譜,他們也期待能被說中一兩條。人們往往只會記住說中的那部分,而對沒猜對的部分置若罔聞。
去算命的人聽了“大師”的猜測后,會主動對號入座,把泛泛而談的內容逐漸轉換成為切身相關的內容,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
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魔鬼出沒的世界》中說,占星術、百慕大三角、大腳野人和尼斯湖怪、超感知覺,如心靈感應、先知、遠距離遙視、相信數字13代表不幸,相信兔子的斷腿會帶來好運,這些都是典型的偽科學和迷信。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 貝小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