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華 張韻
老人坪村位于羅渡鎮北部,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578戶2226人。2014年建檔立卡共識別貧困戶86戶262人。要讓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是何江對自己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何江堅持吃住在村里,走遍了老人坪村的家家戶戶,把脫貧攻堅重大部署、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到每家每戶。老百姓都認識他,并親切地稱呼他“何書記”。
“要想富,先修路”,為了給貧困村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他多次向羅渡鎮黨委政府匯報并向上級領導爭取項目,逐一落實“一低五有”“兩不愁三保障”政策。2018年,5.5公里主干道水泥硬化路、3公里的組級公路全面竣工,實現了村村通、家家通、戶戶通。除此之外,因修建文化室和活動室、貧困戶土坯房改造、安裝路燈等原因缺資金,他又積極向農商銀行領導請示資金問題。岳池農商銀行分別于2016、2018年、2020年向羅渡鎮老人坪村共捐贈了38萬元。
富村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強。5年多來,何江始終把發展經濟、帶領群眾致富作為第一要務。為了樹立老百姓的脫貧信心,他利用扶貧周轉金,動員群眾發展種養業;積極聯系金方藥業免費為老人坪村貧困戶提供中草藥種子,共種植50畝,并提供種植技術指導,讓農民手中的閑置土地物盡其用。他還培育了一戶養鴿大戶,現規模1500多平方米。同時該戶2018年開始種了20畝藕、年收入20余萬元,在貧困村起到了很好的帶頭和示范作用。同時,他還積極為改善人居環境而努力,共實現危房改造56戶、移民搬遷安置7戶,進一步改善貧困群眾居住環境;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67戶。在何江的努力下,老人坪村2018年實現貧困戶全部脫貧,完成整村退出,并于2019年2月順利通過省級及第三方評估機構驗收檢查。

2020年疫情期間,何江(右二)在村卡點值守

何江(左)在村圖書室為村民講解家禽養殖技術當
細心的人就可以看出,何江的手總是不由自主地顫抖,走路的腳步也略顯沉重,因為他患有嚴重的帕金森綜合征。考慮到何江的身體狀況,為了減輕他的工作壓力,縣委組織部和岳池農商銀行想過申請更換第一書記,咨詢他本人的意見,可是他依然堅持道:“我要對得起組織的信任,既然讓我當了第一書記,我就要干好、干到底”。2017年春節,何江岳母因病去世,正值脫貧攻堅年度驗收最關鍵的時期,何江沒有機會回家盡孝,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妻子理解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不能兼顧家庭,可是他內心滿是自責和愧疚。
2020年的春節,因為突遇疫情顯得格外不尋常。正在家中休假的何江,得知村上正在緊張地組織疫情防控,他第一時間與村干部聯系,詢問具體情況,并叮囑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正月初一這一天,這樣的詢問電話,他打了幾十遍。最終,他還是放心不下,決定提前返崗,和當地黨員群眾一起共同防控疫情。
正月初二,在告別家人返回崗位的第一天,何江就召集村內的黨員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議,結合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由于獲取信息渠道相對較窄,何江決定從加大宣傳入手提高群眾的防控意識。按照鎮黨委政府的統籌安排,他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走訪,何江耐心地講解疫情防控相關知識,讓群眾認識到疫情防控的嚴峻性,減少外出,減少聚集,做好自我防控保護。
正月初三,何江安排好工作后,想到也正處于銀行“開門紅”營銷旺季,便主動聯系所在支行申請代班,在網點充當授權柜員,一代就是兩天。正月初五,又回到了村上。
由于天氣寒冷,年過五旬、身體狀況欠佳的他這樣一呆又是一個星期。他半開玩笑地說道:“這樣也好,讓我吃住在村上,才能更好地站好這班崗。”
何江,他從未懼怕艱苦的環境,自始至終堅守崗位,服從組織安排,服務偏遠貧困村,用金融人的智慧與力量,帶領貧困群眾共同搭建和諧、幸福的小康之家,他就是扎根在農村土地上的最美農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