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強, 劉攀, 孟令明, 王紅鴻
(1.南京鋼鐵有限公司,南京 210035;2.武漢科技大學,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武漢 430081)
耐火鋼以其在高溫(600 ℃)時仍保持2/3室溫強度的特點[1-2],可保證在發生火災時,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生命及財產的轉移和救助,在低Mo成分設計時,具有比涂層更優異的經濟性,再加上可進行大熱輸入焊接的高效性,成為當今及今后高層建筑用的重要材料[3-6]。
高層建筑在采用耐火鋼進行箱、梁、柱等框架結構的焊接時,焊接熱影響區(Heat affected zone, HAZ)經受峰值溫度從室溫到近熔點的焊接熱循環,某些區域的溫度遠遠高于相變臨界溫度,不僅發生奧氏體相變,且晶粒顯著長大;在隨后的連續冷卻過程中,生成過熱組織、或發生貝氏體不完全相變、或馬氏體相變,往往是焊接結構中性能(尤其是低溫沖擊韌性)惡化的區域[7-8]。文獻[9]采用熱模擬方法研究了耐火鋼粗晶區(Coarse-grained heat affected zone, CGHAZ)的連續冷卻相變行為,得到了不同冷卻速度下的粗晶區的組織。現有報道的研究工作,更多關注在熱影響區的低溫沖擊韌性[10]。然而,該課題組[11]在進行耐火鋼15~75 kJ/cm埋弧焊實際焊接接頭組織與性能研究時發現,高溫拉伸通常斷裂在焊接熱影響區部位,可知,高溫拉伸的薄弱環節也出現在焊接熱影響區。因此,應對耐火鋼焊接熱影響區的高溫拉伸進行系列的研究。
采用熱模擬方法,對Q345FRE耐火鋼進行單道次、雙道次不同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及不同焊接熱輸入(t8/5時間)、經歷一次過火和二次過火情況下,焊接熱影響區的高溫拉伸性能進行了研究,以期對實際焊接接頭的性能分析提供理論和試驗數據。
試驗鋼為南京鋼鐵有限公司研發的復合高強耐火鋼Q345FRE,通過低碳低錳低鉬高鈮的化學成分設計見表1,在TMCP供貨狀態下,達到了優異的室溫和高溫力學性能,見表2。

表1 Q345FRE復合高強耐火鋼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表2 Q345FRE復合高強耐火鋼的力學性能
采用Gleeble-3500熱模擬試驗機,模擬熱影響區然后進行高溫拉伸,單道次、雙道次及不同熱輸入下的熱模擬工藝及高溫拉伸工藝見表3,二次高溫拉伸的焊接熱影響區模擬工藝、熱處理模擬工藝及高溫拉伸工藝見表4。模擬不同峰值溫度的焊接熱影響區、多道次焊接熱影響區、不同t8/5時間的熱影響區,研究不同狀態下熱影響區的高溫拉伸性能、二次高溫拉伸及其變化規律。

表3 單道次、雙道次及不同熱輸入下的熱模擬工藝及高溫拉伸工藝

表4 二次高溫拉伸的焊接熱影響區模擬工藝、熱處理模擬工藝及高溫拉伸工藝
熱模擬試樣為φ10 mm×120 mm,如圖1所示,取自于垂直鋼板軋制方向,中間受到熱模擬寬度約為10~15 mm,為確保拉伸大部分發生在熱模擬區,將中間15 mm平滑減徑到6 mm。

圖1 熱模擬試樣的尺寸
圖2為單道次模擬不同峰值溫度下的熱循環曲線,峰值溫度為1 320 ℃,1 150 ℃,870 ℃,650 ℃,分別模擬粗晶區(CGHAZ)、完全重結晶區(Fine-grained heat affected zone, FGHAZ,Ac3 圖2 單道次不同峰值溫度下模擬熱影響區的600 ℃高溫拉伸 表5 母材及單道次不同峰值溫度下的600 ℃高溫拉伸試驗結果 模擬雙道次熱循環曲線的工藝是:第一次熱循環峰值溫度為1 320 ℃,第二次分別為1 320 ℃,1 150 ℃,870 ℃和650 ℃,模擬CG-CGHAZ,CG-FGHAZ,CG-ICHAZ和CG-SCHAZ。圖3a為雙道次模擬不同峰值溫度的熱循環曲線,圖3b為600 ℃高溫拉伸的應力-應變曲線,試驗結果列于表6中。CG-CGHAZ仍具有最高比母材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CG-FGHAZ的屈服強度低于母材、抗拉強度高于母材。CG-ICHAZ仍是比母材低的、且HAZ最低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區域。CG-SCHAZ的屈服強度低于母材、抗拉強度卻高于母材。 表6 雙道次不同峰值溫度下的600 ℃高溫拉伸試驗結果 圖3 雙道次不同峰值溫度下模擬熱影響區的600 ℃高溫拉伸 與單道次模擬熱循環峰值溫度相比,CG-CGHAZ,CG-FGHAZ,CG-ICHAZ和CG-SCHAZ的抗拉強度均提高,而屈服強度只有CG-CGHAZ提高,其它區域均降低或維持。CG-ICHAZ是模擬HAZ中強度最低的區域。 模擬ICHAZ的不同t8/5時間,其熱循環曲線如圖4a所示,其高溫拉伸的應力-應變曲線如圖4b所示,結果列于表7中,結果表明:屈服強度隨著t8/5增加而提高,到t8/5為80 s時達到最大,之后t8/5為120 s時降低。抗拉強度隨著t8/5增加而提高,到t8/5為50 s時達到最大值,之后逐漸降低。 表7 模擬ICHAZ的不同t8/5時間下的600 ℃高溫拉伸試驗結果 圖4 模擬ICHAZ在不同t8/5時間下的高溫拉伸 模擬ICHAZ在不同t8/5時間下的二次高溫拉伸,應力-應變曲線如圖5所示,結果列于表8中,可以得知:隨著t8/5的增加,屈服強度的變化無規律;抗拉強度略有下降,t8/5為80 s時小幅度提高,之后繼續降低。與一次高溫拉伸相比,經過模擬二次過火,模擬熱影響區的屈服強度在t8/5小于30 s時降低,大于50 s時提高;抗拉強度整體降低,幅度在10 MPa左右,只在t8/5為50 s時小幅提高。 圖5 模擬ICHAZ在不同t8/5時間下的二次拉伸 表8 模擬二次600 ℃高溫拉伸的試驗結果 Gleeble熱模擬方法是研究焊接熱影響區組織與性能的常用方法,尤其對于研究變化規律有較好的可靠性。但是模擬畢竟與實際情況有差別,不能以模擬的結果對應實際焊接熱影響區的組織與性能。文中采用熱模擬方法進行高溫拉伸試驗,需要說明:由于試樣為非標尺寸,模擬試驗值不能代表實際焊接影響區的強度值,只用于研究其變化規律。 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從650 ℃到1 320 ℃,模擬了不同的焊接熱影響區,表5及表6數據表明: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870 ℃時,模擬不完全重結晶區,其600 ℃高溫屈服和抗拉強度均為最低,是單道次熱影響區強度最低的區域。不完全重結晶區處于部分組織發生逆轉變奧氏體的區域,由于C,Mn等元素的擴散和在奧氏體中的富集,冷卻至室溫時形成兩相(鐵素體+貝氏體或馬氏體),部分鐵素體相的存在使得在高溫拉伸時,屈服強度決定于鐵素體相的強度[12]。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1 320 ℃時,模擬粗晶區,其600 ℃高溫抗拉強度最高。粗晶區是全部組織完成了逆轉變奧氏體相變、且經歷了晶粒充分長大的區域,隨后冷卻下來形成了粗大的貝氏體組織,有一些硬脆性,如M-A組元生成,因而,具有較高的強度[13-14]。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650 ℃時,模擬時效脆化區,其600 ℃高溫屈服強度最高,可能是由于部分Nb,V,Ti的碳氮化物析出,起到了析出強化的作用[15]。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1 150 ℃時,模擬完全重結晶區,其600 ℃高溫屈服和抗拉強度居中。 模擬雙道次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為1 320 ℃+870 ℃時,模擬粗晶臨界熱影響區,其600 ℃高溫屈服和抗拉強度均為最低,且低于單道次不完全重結晶區的強度,是整個熱影響區強度最低的區域。峰值溫度為1 320 ℃+1 320 ℃時,模擬兩次粗晶區,其600 ℃高溫屈服和抗拉強度最高,且高于單道次粗晶區的強度,是整個熱影響區強度最高的區域。其它兩個區域的強度居于其中。 試驗數據表明峰值溫度為870 ℃時高溫強度最低。因而,研究不同熱輸入對熱影響區強度的影響時,設定峰值溫度為870 ℃時的不完全重結晶區。表7及8數據表明:高溫強度不隨t8/5的增大而呈單調變化。隨著t8/5從15 s增加到80 s時,高溫抗拉強度逐漸提高;到120 s時又降低。結果表明:該耐火鋼在經過t8/5為80 s的較大熱輸入焊接時,仍具有較高的高溫抗拉強度。 模擬二次過火時,高溫屈服強度沒有表現出隨t8/5增大而單調變化趨勢。t8/5從15 s增加到80 s,高溫抗拉強度數值相近,且數值沒有明顯低于一次高溫拉伸的抗拉強度,即模擬焊接熱影響區具有較好的抗二次火災的強度性能。 Q345FRE耐火鋼含有較高的Nb元素,Nb元素對連續冷卻相變行為有較大的影響,會促進粗晶區的M-A組元生成[16],從而降低沖擊韌性,是沖擊韌性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對于Nb元素對不完全重結晶區的組織影響、從而引起對高溫拉伸性能影響的無規律性,需要深入研究。 (1)在整個焊接熱循環區,無論是單道次還是雙道次,模擬不完全重結晶區的、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870 ℃的區域,其600 ℃高溫屈服和抗拉強度最低,是強度最薄弱的區域。模擬粗晶區、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1 320 ℃的區域,其600 ℃高溫屈服和抗拉強度最高,高于母材的強度。 (2)模擬不完全重結晶區,焊接熱輸入(t8/5時間)對600 ℃高溫屈服和抗拉強度影響無明顯規律。在t8/5≤80 s的熱輸入焊接時,經過二次過火,模擬不完全重結晶區的強度沒有降低。

2.2 雙道次不同峰值溫度下模擬HAZ的600 ℃高溫拉伸試驗結果


2.3 模擬ICHAZ在不同t8/5時間下的高溫拉伸試驗結果


2.4 模擬ICHAZ在不同t8/5時間下的二次拉伸試驗結果


3 分析與討論
3.1 焊接熱循環峰值溫度對高溫拉伸強度的影響
3.2 t8/5對高溫拉伸強度及二次高溫拉伸強度的影響
4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