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斌 賀星亮 包喜軍 朱 騫 陳 舒
(作者單位: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210012)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為多種功能性細胞,其分類根據細胞發育階段可分為胚胎干細胞(ESC)和成體干細胞(ASC);根據發育潛能可分為全能干細胞(如TSC)、多能干細胞(PSCs)和單能干細胞(如造血干細胞、神經干細胞等)。干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后,具有各種組織和器官的修復、再生潛能,對神經、血液、心腦血管、肝臟、腎臟等多個系統的重大疾病具有明顯療效,正在成為各國政府、科技界和產業界的戰略必爭領域。
近幾年,犬的患病種類主要包括內科疾病、病毒性疾病、皮膚病、外科疾病、寄生蟲病、產科病和老年病等,其中內科疾病、病毒性疾病、皮膚病、外科疾病分別約占總發病數的38%、20%、18%和10%,而干細胞治療對上述疾病均有一定效果。因此,從技術上來看,干細胞治療在寵物犬、工作犬醫療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但與醫學領域中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比,干細胞在寵物犬、工作犬中的研究和應用相對較少,尚未形成明顯的市場和社會效益。其原因包括干細胞研究的技術性較強、原材料不易獲取、法律法規尚未健全等諸多方面。犬類干細胞的制備、治療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亟需開展。
本文以犬干細胞為研究對象,對干細胞的制備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對干細胞制劑在皮膚損傷中的修復功能進行了實驗驗證,以期為工作犬的疾病防控提供一種有效的新技術、新產品。
實驗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警犬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完成。犬的脂肪組織取自健康實驗用史賓格犬的皮下、腹腔,犬齡1~5歲;脂肪組織無菌采集后,放置于無菌平皿中密封運輸,在6小時內完成組織塊處理。
脂肪組織處理過程:酒精棉消毒平皿表面、側面后,在操作臺內打開平皿,取出脂肪塊,用含青霉素-鏈霉素雙抗的PBS沖洗3~5遍,去除肉眼可見的血管、血塊、紅細胞,剪碎至1cm3大小,等體積加入Ⅰ型膠原酶(濃度為0.075%),在37℃、200r/min的消化1h,加入等體積的 DMEM培養基(含10% FBS)終止消化,12000r/min離心10min, 去除上層液體、保留底部細胞沉淀,用5mL紅細胞裂解液重懸沉淀,室溫靜置10min,1000r/min離心10min后去除上清液,用含15%FBS血清的DMEM培養基重懸底部細胞,以100目的銅網濾掉雜質后,移入培養皿行原代培養,每隔3天換液1次,直至細胞長成單層。
細胞傳代、凍存:原代細胞融合生長至80%以上表面積時,用體積分數為0.25%胰蛋白酶消化,按1∶3的比例進行傳代培養。取第3代、4代細胞,使用PBS沖洗3次后,體積分數0.25%胰蛋白酶消化,以體積分數含量為10%血清、10%DMSO的DMEM培養基作為凍存液,將細胞凍存于液氮。6個月后,復蘇細胞,觀察細胞的形態和生長特性。
細胞因子制備:在細胞傳代過程中,回收細胞生長速度快、細胞形態好、密度大的的細胞瓶內的細胞培養液,用0.22μm的濾膜過濾后分裝、凍存于-20℃,進行動物實驗、安全性評估、有效性評估。
動物實驗:本文主要針對1例動物的皮膚外傷,應用干細胞因子的進行治療實驗,觀察干細胞因子對修復皮膚損傷的和促進傷口愈合的功能,治療過程配合抗生素治療,防止化膿性感染。
Ⅰ型膠原酶消化法獲取原代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后,次日在平皿底部可見少量細胞貼壁,單個細胞呈現長梭形、星形、三角形等不規則形態、細胞大小不一;約3天后細胞數量逐漸增多,細胞縮短,呈梭型,形態和大小趨于均一;至第10天后細胞鋪滿單層,呈現一致的梭型形態,此時進行第1傳代;2代細胞6~7天可生長成單層細胞,在連續傳代過程中細胞形態、傳代速度基本保持不變;生長至7代、8代后生長速度減慢,至10天長成單層,9代、10代細胞分裂緩慢,約14天長成單層。第3代細胞凍存6個月后復蘇,細胞生長狀態良好,與正常細胞的生物學特征基本一致。
取第8代以前的細胞培養基混合液作為細胞因子,過濾后進行動物實驗,病例為外傷導致的后肢損傷,初期可見皮膚層附帶皮下肌肉層撕裂、脫落,趾骨暴露,每天用細胞因子噴霧3次,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噴霧后第3天可見皮下肌肉層明顯生長,皮膚創面減小,第12天創面基本愈合,只留小面積的皮膚結痂。噴霧法治療過程中未見過敏、炎癥、皮膚損傷等明顯損傷,初步判斷外用安全。

圖二:犬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生長因子治療皮膚損傷的效果觀察
當前,工作犬領域干細胞治療制劑的缺乏,主要原因是因為干細胞來源、制備技術存在較高難度所致,在脂肪組織采樣、干細胞制備、治療方式等各個環節均存在許多技術難點,例如,在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過程中,通常采樣部位主要有腹腔內脂肪和皮下脂肪2個部位,均需進行外科手術,帶來一定的附加成本,而且犬因品種和體況不同,脂肪的堆積厚度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對于長期訓練的工作犬而言,皮下脂肪層很薄、不易獲得,且樣本質量不高,干細胞儲存量較少,因此,本研究中主要采集內臟脂肪作為樣本,而且為了兼顧犬的福利制度,脂肪樣本一般在犬進行手術或者絕育時附帶采集,減少了犬的損傷,提高了樣本的質量;脂肪組織的培養,主要有組織塊培養法和Ⅰ型膠原酶消化法2種,以組織塊培養法獲取間充質干細胞時,需要對組織小塊進行微量培養基條件下的貼壁培養,此方法需要每天觀察、添加或更換少量培養基,操作次數和污染概率大大增加,且組織塊帶來的脂肪滴和組織碎片對細胞貼壁造成阻礙,不易形成單層細胞,本實驗中,改用Ⅰ型膠原酶消化法,雖然在組織處理階段比較煩瑣、獲取原代干細胞數量較少,但是后期的細胞貼壁、增殖效果更好,此方法適合于犬的間充質干細胞的小量制備;干細胞的治療方式包括細胞移植和干細胞因子2種,細胞移植主要應用于體內組織器官的再生和功能修復,干細胞因子則用于外傷、皮膚及其他局部炎癥的治療,本文中的案例為皮膚外傷,適合于探索干細胞因子的促生長功能,因此,本文中應用過濾后的干細胞培養基進行實驗,初步證明了干細胞因子安全,對犬的外傷具有切實的療效。
綜上所述,本文完成了干細胞制備、凍存、干細胞因子的分離純化等技術的實驗研究,并對干細胞制劑在皮膚損傷中的修復功能進行了初步驗證,為干細胞治療在工作犬中的深入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