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如龍 秦紅 張風霞
【摘要】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是數字城市建設的基礎,只有在保證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完整性、真實性和有效性的情況下,數字城市的建設才能順利推進,最終的質量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論文從數字城市的內涵出發,分析了數字城市建設中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作用,并對其應用策略進行了討論,希望能夠為數字城市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運維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是城市地理信息數據及其采集、加工、交換、服務所涉及的政策、法規、標準、技術、設施和人力資源的總稱。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是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平臺。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是在已有的地理空間數據基礎上,整合各專題數據,構建一個能夠提供權威、統一、標準的地理信息服務公共平臺,并基于這個平臺統一發布服務、免費提供應用,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都可以使用的數據和服務,此平臺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復建設,消除信息孤島,實現共建共享。
1、數字城市運行整體架構
總體框架為“五橫四縱”的分層架構模型,“五橫”分別是數字新基建、城市運行中臺、城市應用、城市運行管理和城市觸達。“四縱”分別是安全保障體系、運營和維護管理體系、制度標準體系和智力支撐體系。數字新基建主要是通過數字新基建中的數據中心建設、城市感知終端建設和云平臺建設為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提供數字化基礎支撐。構建全面感知物理社會和網絡空間運行態勢的感知體系,支撐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對城市物理實體空間、人類活動空間、社會經濟空間和虛擬網絡空間的全方位全天候感知。依托云平臺,支撐各委辦局、企事業單位、物聯網、互聯網、城市感知終端等數據的全量和準實時入庫,實現數據資產的統一管理及全業務流程的實時監控,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多種主流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語音圖像識別等服務。城市運行中臺主要由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和技術中臺組成,以數據應用為驅動,基于智能數據處理技術對城市運行數據進行采集、存儲、清洗、分析、挖掘、應用,具有集成的智能業務處理能力。針對實際業務場景需求,提取相應的數據資產,搭建相應的應用體系架構,提供業務引擎、數據引擎、開發引擎和集成引擎。數據中臺由數據匯聚平臺、數據(AI)分析平臺和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組成,匯聚全域數據資源,形成基礎數據庫、主題數據庫、專題數據庫和應用數據庫。依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對城市運行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滿足多源異構數據的即席查詢、聯合查詢和復雜關聯查詢。實現公共數據資源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共享交換、治理、運營以及政府機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共享需要。業務中臺為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提供能力統一、服務多樣的業務運行支撐,由事件中心、監測預警、聯動指揮、智能感知、分析研判和綜合展示組成,支持定制化場景事件識別與智能處理,按照業務應用主題,打通業務流及通信資源,進行匯聚數據的對象化建設,構建智能感知,檢索、分析、決策、評估和有效的事件挖掘,對不同資源進行不同維度分析與展示。技術中臺主要為城市運行中心提供云存儲計算資源、分布式應用服務、視頻融合平臺和統一應用集成服務,避免冗余技術能力的重復建設,實現技術資源的可重復利用,并面向各政務部門提供快速數據應用開發能力。城市應用由垂直領域應用和跨領域應用組成。垂直領域的應用主要是智慧政務、智慧應急、智慧水務、智慧環保、智慧文旅等縱向城市精治,跨領域應用主要是基層治理、綜合網格、產業園區、智慧社區、公共安全等。城市運行管理由日常運營、專項工作、移動數字助手、聯動指揮和城市窗口五部分構成。利用可視化數據和視圖,實現對城市中的人、事、物、組織、輿情等全要素、全狀態的全景洞察。
2、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更新運維技術
2.1專題數據
專題數據包括國土數據、住建數據、安監數據、公安數據、城市管理數據等。國土數據以數字基礎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整合國土資源局已有的征地數據、城鎮地籍、地類圖斑、線狀地物、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和有條件建設用地區等數據,在系統進行疊加展示。以可視化、空間化的方式實現了對國土業務數據的直觀查詢、展示與分析;住建數據以影像電子地圖、矢量電子地圖、總規數據以及地形圖中建筑物圖層數據為依據,構建地理信息平臺,將復雜的各建筑物數據以圖層屬性的形式呈現在電子地圖上,直觀地表述了各建筑物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安監數據以影像電子地圖、矢量電子地圖、地名地址數據以及路名路網數據為基礎,構建地理信息平臺,將各類企業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直觀地呈現在電子地圖上,并提供危險源企業信息的增加、刪除、修改、查詢和定位等操作;公安數據將最新的高清影像電子地圖、矢量電子地圖的瓦片數據,在公安局的前置機中進行更新,提供高清影像電子地圖、矢量電子地圖數據;城市管理數據采用前置機或者離線瓦片的方式提供基礎數據。
2.2提高數字城市建設質量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數字城市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則是數字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前提,關系著城市的長遠發展,也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有關部門在對數字城市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合理應用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方式,能夠為數字城市的發展提供可靠支撐,實現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轉變,也可以借助數據分析結果,確定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以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支撐,各地區都開始了數字城市建設的嘗試,在部分經濟發展、技術力量雄厚的區域,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已經實現了全面覆蓋,構建起了從國家到地方的地理信息數據庫,可以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動態更新,以更好地滿足數字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求。從這個角度分析,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在數字城市中的應用能夠為數字城市建設提供可靠支撐,促進其建設質量的提高。
結語:
信息化背景下,數字城市的建設符合中國信息化和工業化發展的要求,而在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城市規劃、城市建設以及管理服務的過程中,基礎測繪工作不可或缺。通過全面性的數字測繪,能夠逐步形成系統性的城市信息資源,促進數字城市建設效率的提高,在降低城市整體運營成本的同時,也可以對城市發展的空間進行拓展,確保數字城市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新龍.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考[J].地理空間信息,2010(1):7-9.
[2]徐開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現代測繪服務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2006(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