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平
【摘要】垃圾滲濾液,即在垃圾堆存期間,因垃圾本身含有水分,同時受到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比如地表降水因素、覆土層持水因素、地下水涌入因素等,進而使特殊廢水或廢液形成。從環境工程視角來看,垃圾滲濾液的危害較大。因此,本文以垃圾滲濾液的危害及處理現狀問題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垃圾滲濾液處理對策,希望以此全面提升垃圾滲濾液處理工作的效率及質量。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危害;現狀問題;處理對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
垃圾滲濾液的出現,會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進而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地區、季節、填埋年齡不同的垃圾滲濾液水質,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其具備的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其一,氨氮物質;其二,重金屬;其三,苯胺類物質;其四,芳香族化合物等。并且,在填埋時間推移的基礎上,各類污染物的濃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1]。從現狀來看,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技術還有待改進及完善。因此,從提升垃圾滲濾液處理工作的效率及質量角度考慮,本文圍繞“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具備一定的價值意義。
1、垃圾滲濾液的危害及處理現狀問題分析
1.1垃圾滲濾液的危害
從環境工程實踐工作來看,垃圾滲濾液的危害較多,具體包括:
(1)作為一種高濃度的有害廢液,在處理不合理的情況下,若排到地表水體當中,會造成地表水體污染。
(2)對于垃圾滲濾液當中的有機物質來說,基于暫存期間,受到微生物作用的影響,會使臭味物質氨、硫化氫等形成,進而使環境空氣受到污染[2]。
(3)對于垃圾滲濾液當中的重金屬等相關致癌物質,在排放到地下水之后,會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與此同時,部分重金屬物質會在植物富集的基礎上,進入人體,使人體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4)垃圾滲濾液當中的一些鹽分物質、酸性物質,會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進而導致土壤鹽堿化。
1.2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問題
因垃圾滲濾液的危害較多,所以采取有效處理方法非常關鍵。從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來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90年代初期,主要實施“物化+生化工藝治理”處理,此類工藝在應用過程中,面對填埋場老齡化、排放標準日趨嚴格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難以達到高效的處理效果。第二階段,90年代中后期,主要在第一階段工藝的基礎上,增加厭氧工藝,可促進廢液可生化性的提升,從而使滲濾液的處理效率提升。第三階段,2000年后至今,由于社會的穩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各地區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填埋量逐漸增加,為了滿足高負荷的填埋壓力,主要采取了“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工藝,在垃圾滲濾液處理效率上頗高。但是,從現狀來看,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具體問題包括:
(1)處于梅雨季節,垃圾滲濾液的產量比較大,在處理站規模不足的情況下,難以實現高效處理,從而出現將垃圾滲濾液直接排放到地表水體當中的情況;同時,部分垃圾滲濾液處理站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地理位置因素、場地限制因素等,使得在擴建上存在很大的困難程度。
(2)在填埋場運行時間長的情況下,會出現處理設施設備老齡化的情況,進而導致垃圾滲濾液可生化性逐漸變差,在C/N比例(即指的是“碳/氮比例”)失衡的情況下,生化處理系統的負荷會逐漸加重,進而使污水站處理成本大大提升。
(3)一些填埋場反滲透深度處理形成的濃縮液,回灌到填埋區域,在長時間回灌的情況下,會使填料鹽分及有機物發生富集的情況,使填埋區導流管發生堵塞的故障問題,進而使處理站的運行成本提高,難以達到高效處理的目標。
2、垃圾滲濾液處理對策分析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發現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問題較多,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則需采取有效的處理對策。總結起來,具體對策如下:
2.1控制垃圾滲濾液生成量
一方面,基于填埋場建設初始階段,需對地質因素進行充分考量,使填埋區底層防滲層的防滲系數得到有效提升,使地下水滲入至垃圾填埋場的情況得到有效阻隔,進一步使垃圾滲濾液的生成量有效減少[3]。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嚴格做好垃圾分類管理工作,以垃圾成分的不同為依據,落實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以此使垃圾衛生填埋的數量有效減少,進一步通過對垃圾處理方法的改進、優化,使垃圾滲濾液的生成量大幅度減少。
2.2優化垃圾滲濾液預處理工藝
考慮到不同季節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垃圾滲濾液處理站當中,需對各類大小適宜的調節池配置好;同時,在預處理工藝方面,選擇物化工藝,從而使垃圾滲濾液的可生化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對于部分地區,若條件允許,需對垃圾滲濾液預處理工藝進行優化,比如配置高級氧化工藝,在高級氧化的基礎上,使生物降解性得到有效提升。
2.3合理應用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技術
對于垃圾滲濾液,在老化之后,采取生物處理方法難以使滲濾液實現達標處理,由于老化的滲濾液當中含有的有機物濃度較高,并且難以得到分解氧化,所以需采取深度處理措施。比如,可選擇納濾、反滲透以及吸附過濾等深度處理工藝,進一步對深度處理所產生的濃縮液進行合理地處理[4]。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當中,人工濕地技術應用廣泛,合理利用此項技術,對垃圾滲濾液的尾水進行深度、高效處理,使環境污染問題大大減小,且此項技術操作簡單、經濟成本低。當然,也需要做好前端合理處理,預防控制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從而使排入人工濕度質量達標。
結語:
綜上所述,垃圾滲濾液的危害較多,且現狀有待解決的問題繁多,比如垃圾滲濾液生成量大、填埋場老齡化嚴重以及填埋場處理工藝技術滯后等。所以,有必要對垃圾滲濾液生成量合理控制,并對垃圾滲濾液預處理工藝加以優化,合理應用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技術等,以此使垃圾滲濾液實現高效、合理處理,進一步為保護生態環境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權茂宣.關于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問題的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8):115.
[2]余靜.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環境與發展,2020,32(05):53-54.
[3]廖源.我國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9,31(04):75-76.
[4]高原.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及存在問題初探[J].綠色科技,2017(2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