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叢叢 汪越 張禹佳 吳小文 楊淇蘥



摘 要:通過分析茶葉提取物及其產品,探索提高茶葉資源利用率、擴大茶產業規模與效益的重要途徑。采用分類論述和重點分析的方式,闡述茶葉提取物種類、提取工藝、國內研究現狀,重點分析國內含茶葉提取物的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提出促進茶葉提取物相關產品及產業健康、快速、優質發展的建議,推動茶產業及其產品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茶葉;茶多酚;提取物
茶葉的提取物是以茶葉為原料,按照對最終產品用途的需求,經過化學和物理提取與分離過程,定向獲取濃縮茶葉中的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又不改變有效成分和結構而形成的產品[1]。茶葉提取物是茶產業的下游產品,主要用于食品、保健品、醫藥、日用品、化妝品等領域。茶葉提取物的良好發展對上游茶產業有著正向的推動作用。
1?茶葉提取物分類
茶葉提取物已經沒有茶葉原來的形態,但化學組成和茶葉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相似的,將水分和茶纖維去除后,最終形成茶多酚、生物堿、氨基酸、有機酸、芳香物質、糖類、類脂、維生素、色素、酶類等近500種物質。
2?茶葉提取物研究進展
近年來,茶葉的加工產品有茶葉功能成分標準化提取物、速溶茶系列固體飲料、罐裝或瓶裝液態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天然藥物、茶個人護理品與生活用品、動物飼料與保健品、植物保護劑等。其中,固態速溶茶、液態茶飲料及各種茶食品(如茶口香糖、茶面包、茶餅干、茶巧克力、茶酒等)已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2]。近兩年來,我國科研工作者對茶葉提取物的研究進展如下。
2.1? 口腔護理方面
近年來,含茶葉提取物的牙膏和漱口水在口腔護理市場占領了一定的份額,新品也呈穩步增長的趨勢。該類產品深受特定消費群體的喜愛[3],有預防齲齒、促進牙齒再礦化、抑制口腔病菌、去除口腔異味的功效。
2.2? 天然防腐方面
在肉制品中加入茶葉提取物,能增強肉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減少加工和儲存期間氧化反應造成的不良變化,延長肉制品的保質期[4]。綠茶提取物與迷迭香、牛至[5]、生姜、銀杏、丁香和牡丹的提取物被列為首批天然防腐劑,以滿足高端產品對防腐劑的需求。茶葉提取物對雞肉氧化脂肪誘導蛋白質變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茶葉提取物對氧化脂肪誘導蛋白質的氧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6];對比不同濃度的綠茶提取物對冷凍羊肉的抑菌作用實驗表明,將茶葉提取物添加到肉制品中可以起到抑菌作用[7];茶葉提取物對豬油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的效果會隨著茶葉提取物濃度的提高而提高[8]。
2.3? 家禽養殖方面
茶氨酸對家禽免疫力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茶皂素可以使環磷酰胺誘導的免疫抑制有所緩解。研究發現,在高膽固醇和高油脂飲食條件下,茶皂素具有降低肉雞體內膽固醇含量的功能[9]。
2.4? 肺部疾病治療方面
茶葉提取物能夠降低肺腫瘤的發生率;茶多酚類物質能通過抑制氧化應激有效預防和緩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實驗表明,可減輕大鼠肺泡炎癥和肺纖維化程度、減少實驗性肺纖維化大鼠肺組織膠原沉積,降低肺系數,提高T-AOC和SOD水平,減輕肺部的病理損害。因此,茶葉提取物能夠防治肺損傷[10]。
3?茶葉提取物的相關提取方法
茶葉中醇、酮、堿、糖的提取方法有交叉、也有不同。生物堿的提取,可采用升華法、浸漬法、微波法、浸漬與微波聯用法等。采用超臨界CO2選擇性萃取、壓榨法及索氏法,從茶葉籽中提取茶葉籽油。目前,茶葉提取物提取工藝的優缺點如表1所示。
4 ? 茶葉提取(萃取)物的主要產品
4.1? 含茶葉提取物的藥品
4.1.1? 含茶葉提取物的藥品現狀
茶葉提取物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可以促進抑癌基因表達、誘導細胞凋亡、調節甲基化水平、形成抗血管、調節microRNA表達、調節自噬活性、影響多條信號通路等,發揮抗腫瘤作用[11]。兒茶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對多種腫瘤,包括胃腸道癌、肝癌、前列腺癌、宮頸癌、白血病等,具有化學預防作用[12]。國內外醫學界的大量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表明,茶葉中的主要生理活性物,具有降血糖血脂、治療糖尿病、抗心腦血管疾病、抗病毒、防癌、抗突變與輻射、預防過敏、解毒除臭等功效[13]。目前,國藥準字中有多個廠家生產的心腦健膠囊每粒含茶葉提取物0.1 g。
4.1.2? 含茶葉提取物的藥品相關專利
目前,含茶葉提取物的藥品相關專利[14]共計2 592件。其中,發明專利有? ? ? ? ? ? ? ? ? ? ? ? ? ? ? ? 2 265件,實用新型專利有188件,外觀設計專利有139件。2011—2013年,含茶葉提取物藥品的相關專利數呈上升趨勢。2014—2018年,除了2017年,整體比較平穩。由于全球經濟整體增速下滑、新冠肺炎疫情的共同影響,2019—2020年含茶葉提取物藥品的相關專利數呈下降趨勢(見圖1)。
4.2? 含茶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
4.2.1? 含茶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現狀
將茶葉提取物作為天然抗氧化劑添加到食品中,能防止油脂氧化和食品褪色,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且安全、無毒、抗氧化效能高、使用不受限制,是一種易被食品工業接受的天然抗氧化劑[15],目前,廣泛應用于制作動物油脂、植物油脂,在焙烤食品、水產品、肉制品、調味劑及飲料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4.2.2? 含茶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相關專利
目前,含茶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相關專利[15]共計2 800件。其中,發明專利有2 522件,實用新型專利有79件,外觀設計專利有199件。從2011年開始,含茶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相關專利數逐年小幅度增長,到2016年達到最高,其后又逐年下滑。2020年,含茶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相關專利數是近10年最低的(見圖2)。
4.3? 含茶葉提取物的化妝品
4.3.1? 茶葉提取物對皮膚的作用
(1)具有保濕的功效。茶葉含有比較豐富的茶多酚,能增強人的面部肌膚的角質層鎖水能力,有效避免皮膚細胞內的水分流失,是一種保水效果比較好的天然保濕劑。
(2)有防曬效果。人的面部肌膚如果長時間受到強紫外線照射,就會出現紅腫、疼痛等諸多問題,茶多酚能有效防曬。
4.3.2? 含茶葉提取物的化妝品種類
到目前為止,含茶葉提取物的國產化妝品有153種,其中衛妝特字12種,其余為國妝特字,主要品種如表2所示,包括嫩白霜、精華液、精華水、嫩白液面膜、去角質素、染發膏、防曬液和祛斑霜等多種類型,相關專利按功能分類如圖3所示。
4.3.3? 含茶葉提取物的化妝品相關專利年度申請量和申請人
到目前為止,含茶葉提取物的化妝品相關專利共有? ? ? ? 3 100件。其中,發明專利有2 899件,實用新型專利有? ? ?79件,外觀設計專利有122件。2011—2019年,含茶葉提取物的化妝品相關專利數呈逐步上升趨勢,2016—2018年相對平穩,由于全球經濟整體增速下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共同影響,2019—2020年,含茶葉提取物的化妝品相關專利數呈下降趨勢(見圖4)。
5?茶葉提取物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5.1? 技術發展趨勢
茶葉提取物的深加工產業,必須由傳統的分離技術向綠色節能環保技術集成,由原來的提取純化技術向對茶葉提取物的有效組分與活性成分開展功能開發研究與應用技術轉移。例如貴州省作為產茶大省,連續6年茶園面積位居全國第一,具有得天獨厚的產能優勢,引進先進的茶葉提取物加工技術,推動相關企業落地,加強茶葉提取物有效成分和功能的深挖,形成一套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產品的標準化。
5.2? 加大研發投入
提升高附加值茶葉提取物終端產品的研制水平,加強科研機構研發與企業產品的深度結合,提高產品規模化程度,加強市場推廣。近年來,隨著茶葉提取物功能成分與人體健康關系的深入研究,茶葉有效成分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根據新產品食用與藥用功能、特性和不同類型的消費人群,對茶葉提取物的規格和質量要求更加精細化和特殊化,各類溶解性好、安全性高、穩定性強、有獨特功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含茶葉提取物的功能制品面市,用以滿足各類個性化需求,包括功能茶飲、天然藥物、保健食品和個人護理品、植物農藥、動物保健品等[16]。
5.3? 產品設計要與時俱進
茶葉提取物的發展要以高新技術為依托,呈現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的特征,終端產品要有方便、安全、健康、時尚、高雅的時代特點。年輕消費群體熱衷于含茶天然化妝品、含茶功能食品、含茶休閑食品,而中老年群體喜歡茶飲料、含茶保健品,應該根據各類消費群體的喜好和需求,制定含茶葉提取物產品的發展方向和引導趨勢,更好地為廣大消費者服務[17]。
[參考文獻]
[1]彭騰,李柏群,邱明豐,等.植物提取物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及發展策略[J].中國藥業,2004,13(2):35-36.
[2]劉仲華.中國茶葉深加工產業發展歷程與趨勢[J].茶葉科學,2019,39(2):115-122.
[3]陳裕煒,高琳,陳曉斌.茶提取物在口腔護理領域的應用和研究[J].口腔護理用品工業,2019,29(6):18-20.
[4]廖志強,于立梅,陳海光,等.植物提取物在肉制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9,10(19):215-219.
[5]呂平,黃惠芳,韋麗君.四種植物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12):216-219.
[6]梁慧,于立梅,陳秀蘭,等.多酚對雞肉氧化脂肪誘導蛋白質變性的影響[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6,42(5):146-151.
[7]喬金玲,胡永金,曹振輝,等.綠茶提取物對冷卻羊肉保鮮作用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9,30(12):289-292.
[8]陳玉香,劉陽,周道瑋.茶多酚對豆油及豬油的抗氧化作用[J].食品科學,2011,22(11):27-29.
[9]禚建樹,安沙,呂尊周,等.茶葉活性物質及產品形式在家禽養殖中的進展研究[J].中國飼料,2020,25(1):72-77.
[10]牛麗,李自強,鐘曉紅,等.茶及其功能成分對PM2.5誘導肺部疾病及預防與防治實驗研究進展[J].茶葉通訊,2019,46(4):395-401.
[11]衛飛.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抗流感病毒作用及機制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5.
[12]龐愛明,阮長耿.綠茶的主要成分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抗血液腫瘤血管新生機制的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18(4):25-27.
[13]徐敏.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抗流感病毒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8,11(6):485-486.
[14]楊曉萍.茶在食品上的應用[J].茶業通報,1997,8(4):37-38.
[15]謝仙嬌.茶葉在食品上的應用[J].福建茶葉,2005,34(4):1-2.
[16]李濤,余旭亞,陳朝銀,等.抗氧化劑的研究與應用現狀[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24(2):23-26.
[17]范小燕.植物提取物全球市場對比研究與我國發展對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