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

思南公館的花園洋房保留了20世紀20、30年代的海派建筑風情,紅磚拱門下探出經修復的樓梯一腳,可讓人一窺舊有裝飾風貌。皮面椅來自Bottega Veneta。
在設計師Tiffany的妙筆生花下,這棟位于思南公館的四層花園洋房變身為主人會客和辦公的專用空間,其風格東西合璧、融古貫今,于海派底蘊中典藏新意未來。

二樓會客廳古意風格的小談話區,與海派風格的西式壁爐相得益彰。藍色單椅來自Cassina馬鞍皮椅,綠色玻璃花瓶來自 Venini,圓形地毯來自Paola Lenti,玻璃餐邊推車來自FIAM,橄欖色吹玻璃飾品由Alexa Lixfeld設計。
餐廳是由大理石餐桌和皮質餐椅打造的當代風格,日常使用物件以符合現代舒適性要求為先。

二樓餐廳配備了更符合日常使用需求的現代家具,吊燈來自Venini手工吹制玻璃燈具,大理石長餐桌來自Henge,白色皮質餐椅來自PoltronaFrau,金色燭臺來自Pols Potten。
說到最能代表上海城市空間和人文風貌的名片,思南公館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張。作為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個以成片花園住宅的保留保護為宗旨的項目,它將20世紀20、30年代的海派建筑風情和歷史文化延綿傳承。設計師Tiffany的新作就位于其中一棟四層花園洋房內,從正門進入,經過一個綠草茵茵的花園,紅瓦頂、卵石外墻的建筑主體便浮現于眼前,紅磚拱門和赭色木頭百葉窗仿佛已矗立了百年。廊階處安著一把Moroso的經典編織戶外椅,蓋頂自然彎曲、線條優美,與花園的蔥蔥郁郁互為掩映,讓人不由在此駐足連連。
“這里毗鄰復興公園,周圍都是名人故居,從街區綠化到商業配套一應俱全,于市中心是鬧中取幽。”女主人介紹道此地實際上是他們專門用于會客、交友和辦公的居所,居家和日常生活則另在它處。“在家你其實很難擁有一個可以正式招待客人或者談正事的環境,因為你無法完全回避掉你的生活——背景板里永遠有人在說話或者小孩在跑跳。”因此早在六七年前在此置業時,他們就決意將社交需求和個人生活分開,“就像是把家里的超大客廳給獨立了出來”,女主人以一言蔽之。Tiffany也覺察到這一趨勢,“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客戶抱有這樣的訴求,這也是第二居所甚至第三居所存在的意義”。

Tiffany Shi,Superorganism超集設計創始人之一、H.N.LIN空間美學館設計總監。曾設計國內諸多一線豪宅項目以及為明星打造私宅,專注于軟裝設計和陳設藝術。她與建筑設計師Jason Lin創立的超集設計曾于2020年入圍AD100 Young。
業主夫婦和Tiffany算是世交,也是知交。在精裝洋房里住了兩三年后,他們將這里交付給Tiffany重做調整。對于設計師來說,這是一次有趣的嘗試,“當業主對非常實際的生活機能需求降到最低時,設計師要考慮的是如何表達出屬于他的生活方式和質感”。本著越往上越私密的規劃原則,Tiffany重新梳理了樓層的功能布局和動線:底樓用于管家和內勤人員的安置,并設有一個收藏級別的專業酒窖;二樓的會客廳、茶廊和餐廳構成一個回環式的公共空間,用于會客待友;三樓是個人辦公空間,包括男主人的書房和一間小型會議室;最頂上的閣樓有兩間臥室,以備不時之需的小憩或留夜。
基于建筑保護的要求,房子的外立面和內部結構都不能做改動。而此番裝修幾乎沒有添置任何新的家具,全部來自主人的個人收藏。業主一早從事地產業,在其私人倉庫里家居家具占據了相當大的體量,有很多來自業下別墅和豪華公寓項目的樣板房配套,也不乏個人收藏的老家具。每一件都有專人做標號,此番業主轉交了一份長長的清單。因此,對Tiffany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要在一個不能動硬裝的空間里,以及依靠現有家具的情況下,搭配出一個滿足全新需求的專屬空間。“主人是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有著豐富的興趣愛好。像收藏的老家具,他都是特地請河北廊坊的老工匠來做的修復。”Tiffany說道,“我也很清楚他的家、辦公室,做的樣板房都是什么樣的,好在我們的討論和溝通十分順暢。”
Tiffany一展生花妙筆——將東西方融合,用摩登混搭現代,這也是考慮到和思南公館建筑本身的契合度。大部分日常使用的物件都符合現代舒適性要求,比如餐廳用的都是大理石餐桌和皮質餐椅;而像圓桌、條案這種裝飾性小件多為古董舊物,作為室內軟裝的一部分存在。東西合璧、融古貫今的風格在二樓的會客廳尤為凸顯:一邊廂,景泰藍飾面的紅木小圓桌和鼓凳構成了一個小談話區,緊挨著綠色小瓷磚飾面的西式壁爐,帶有強烈的海派風格;另一邊廂,現代皮質編織茶幾、緞面沙發和地毯組成了正式的談話區。“選中的家具一開始都在CAD圖里排列,只有當它們真正進到空間里時才能看出毫厘之分,我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不斷做調試。”Tiffany介紹道。
眼下是繡球花開的時節,從露臺可眺望花園里高低錯落的植被,于不同花期可賞四季。女主人坦言,在這里因為拋開了生活的紛擾,人也變得安靜,能沉下心做更多的思考,回到家中的狀態也變得松弛舒展。我們對家的想象不再需要禁錮在一個房子里。

二樓會客廳的現代茶幾和緞面沙發組成了一個更為正式的談話區。靠墻條案和墻上掛的螺鈿四聯是古董,吊燈為Venini手工吹制玻璃品,皮質編織茶幾組合來自BottegaVeneta,單人沙發來自Moroso,邊幾來自Living Divani,藍色水波紋地毯來自LemitedEdition。
在不允許改動硬裝的歷史建筑里,設計師利用主人歷年來的古董家具收藏,搭配出中西融合且宜古宜今的生活氛圍。

案上小景,藝術感的裝置臺燈來自Viabizzuno。

入門廊階處安放了Moroso戶外高背椅,外人常常先行流連于花園觀賞建筑。

三樓書房是雅致的現代風格,胡桃木玻璃書桌、古銅立燈和三折屏風均來自Ceccotti,辦公主椅來自Zanotta,黑色沙發來自Wittmann,條紋地毯來自Living Divani,墻上的藝術作品來自Eric Pillot的《隔墻系列 8845》

書房內設了一盞現代風格的三折屏風,寓古于新。屏風來自Ceccotti的特殊面料限量版

閣樓過道處安排了一個小休息區,對椅來自Wittmann,金色碗來自Driade

三樓的小型會議室,長桌來自Ceccotti,搭配了Cassina的Cab馬鞍皮椅,限量版屏風同樣來自Ceccotti。

二樓茶室所在的長廊串起了餐廳和會客廳,老家具來自檀居緣,墻上掛的是民國時期畫家吳光宇的作品《三顧茅廬》,鏤空燈罩立燈來自Flos。
出于對家的想象,我們開始將會客和社交與個人生活分開,這是第二居所甚至第三居所存在的意義。

閣樓上的臥室以備不時之需的小憩或留夜,床、床頭柜和皮質編織臺燈均來自Bottega Venata,扶手椅來自Cecco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