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
一到冬天,家里養了暹羅貓的鏟屎官們就會紛紛曬出自家主子的“黑臉”照片。在秋天還是白白胖胖的貓,在溫度降低后竟化身黑貓警長。看著變色后倍加可愛的暹羅貓,一個有趣的問題浮現在腦海:它為何身懷此絕技呢?
暹羅貓的變色術,歸功于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TYR基因。TYR基因是讓暹羅貓變色的主要法寶,它參與黑色素的合成與色素沉積。酪氨酸酶的活性越高,黑色素越多,動物毛發的顏色越深,反之則越淺。暹羅貓體內的TYR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酪氨酸酶發生缺陷。但這種缺陷并不會讓酪氨酸酶完全失去作用,而是使其無法在體溫正常的情況下發揮功效。可是一旦皮膚處于溫度較低的環境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增高,原本雪白的暹羅貓就會變成“煤礦工”了。這種變色術并非暹羅貓一家獨大,喜馬拉雅兔變起色來也毫不遜色。冬天溫度降低時,喜馬拉雅兔距離心臟較遠的四肢,特別是一對白白的長耳朵會完全變成黑色。盡管四只毛茸茸的兔爪、小巧的鼻子和一對長耳朵都變成了黑色,卻因此變得更可愛了。
對人類來說,夏天可以吹空調,只要不出門,溫度再高也不怕。那么,在大自然生活的動物們,它們要如何度過炎熱又漫長的夏季呢?
居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大象由于長時間生活在炎熱的環境中,已經學會了一套應對夏天的妙招。大象的兩只蒲扇似的大耳朵是全身皮膚最薄的地方之一,血管豐富,血液流經耳朵后,動一動耳朵,熱氣就被扇跑了。除此之外,大象還有一個獨家防曬霜配方。每次洗澡后,大象趁著水分還保存在皺巴巴的皮膚里時,會將沙子涂抹在身上,或者直接去泥塘打個滾。這就相當于擦了一層天然防曬霜,既可以防太陽暴曬,又可以防蚊蟲叮咬。通過以上防曬小技巧,大象就可以過一個涼爽的夏天啦!
可有些生物在進化中不像大象那樣掌握了散熱的方法,它們是如何面對不適宜的溫度呢?如果沒有辦法抵御外界特殊溫度的話,那不如睡一個懶覺,不知不覺醒來時已經到氣候宜人的春天了呢。果蠅就深諳此道,它們體內存在一種溫度計式的神經回路,可以將外部溫度信息傳遞給大腦,抑制大腦中促進清醒的神經元細胞。進一步研究發現,果蠅觸角上有一類神經專門報告外界溫度,若低于舒適度25℃,這種神經細胞就會持續向大腦發出寒冷信號。果蠅大腦中睡眠和覺醒周期控制中心的神經元專門接收寒冷信息,以阻止果蠅清醒。如果早晨太冷的話,果蠅們肯定不會早早起床。
溫度不僅影響著生物的毛色和生物的感知能力,甚至還能決定生物的性別。一般而言,生物的性別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但自然界有這樣一群生物,它們的性別取決于出生時的溫度。對奧利亞羅非魚來說,溫度在34℃時,97.8%的后代是雄性;溫度在27℃時,則63%的后代為雄性。
我們熟悉的小海龜,性別也是由出生前的溫度所決定。在溫度較高的海域,90%以上的小海龜為雌性;而在溫度較低的海域,雌性小海龜的比例明顯降低。研究人員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由于全球變暖,澳大利亞大堡礁北部生活的幼年雌性綠海龜比例大大增加,這對綠海龜族群的發展十分不利。
對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來說,溫度變化帶來的大概只有不同季節的美景和美食了。春有百花與青團,夏有涼風西瓜甜,秋月當空瓜果香,冬雪素裹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