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基現



一、大課間“2+3體系”的構建
初中體育大課間“2+3 體系”(圖1)是為了豐富大課間活動內容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而創設的區別于廣播操的體育活動。其中“2”是2種大課間模式,即“體能大課間”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核心體能為主;“一校一品大課間”模式主要培養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以發展跳繩、校園足球為主。“3”是結合《國家學生健康體質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考試實施意見》評價標準及基本要求,將初一、初二、初三3個年級的學生分為3個層次。
3個層次根據學生所處年級不同,任務也不同,各年級設計了不一樣的大課間內容,滿足3個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和核心體能發展的不同需要。將學校運動場地劃成3個片區,使3個年級的學生在大課間過程中能夠相互學習,又不會相互影響。
設計編排豐富多樣的體能大課間,包含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一校一品”大課間包含跳繩、跑操,還有自選(足球)內容,發展學生掌握2項運動技能,又兼顧校園足球推廣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和集體的作用和積極性,讓學生得到鍛煉,實現體育的育人價值。
二、大課間“2+3體系”的目標
“2+3體系”以發展體育素養為基礎,以學生體質健康和健全人格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總方向,優化和整合大課間內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可保障充足的運動時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培養預防運動損傷的安全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大課間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階段目標(圖2),設計了具有彈性可調整的大課間內容。如,初一年級以滿足學生運動興趣與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為主,初二年級以掌握技術方法與核心體能的方法為主,初三年級以提升核心體能與運動素養為主。
三、大課間“2+3體系”的實施辦法
1.分工安排
學校成立了大課間組織機構,采用領導負責制,1名行政領導負責監督4個班級,1名體育教師對4個班級進行指導,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和參與學生大課間活動。
2.活動時間
學校體育大課間采用輪流制,每周三、周五為體能大課間,周二、周四為“一校一品”大課間,大課間活動在早上第2節下課后9∶00~9∶30,時間為30min。
3.活動情況
跟隨音樂,大課間活動過程采取動態熱身操、靜力性牽引放松操,全校師生一起合做,分組活動以各年級自然班級為單位,按照既定內容分組練習活動。
4.項目內容
體能大課間主要發展學生力量、速度、彈跳、靈敏、耐力等素質。以初一年級為例,學生通過舉實心球5次、快速跑、開合跳4個標志點、左右跳6個標志圈、快速移動摸10個標志點(以上練習完成6~8組)、3min耐力跑等內容進行練習(圖3)。
“一校一品”大課間主要培養學生掌握2項運動技能,以跳繩、足球為主,跑操為輔。結合廣州市中考體育考試要求和場地分配,每個年級3個班級在足球場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練習內容包括球感練習(墊球)、無球跑動、足球繞桿、腳內側傳接球、射門等,每2周循環1次;其他班級開展跳繩項目:30s單搖跳,初一學生要求達到60次,初二學生要求達到70次,初三學生要求達到80次,各班學生分為A、B組,A組跳繩,B組做裁判員,交替進行。期末,學校根據《標準》評分標準,組織體育統測,項目包含1min跳繩單搖跳、足球選項、耐力跑等。
5.檢查評比
為了保證大課間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和活動質量,將大課間評比納入文明班班級量化,由學校團委安排學生會干部對各班級訓練情況進行檢查打分,每天公布評比結果,對整體練習優秀的班級及時廣播通報表揚,對練習效果不理想的班級,班主任應組織學生放學后加練。
6.大課間“2+3體系”的實施流程
活動過程:入場—動態熱身操—基本部分—靜態牽引放松—小結退場。
入場:第2節課下課鈴響,隨著背景音樂,任課教師協助體育委員組織學生由矮至高2路縱隊,男生1隊、女生1隊在教室走廊列隊,按學校疏散演練的要求依次下樓,所有班級進退場路線不交叉,低樓層和高樓層同時有序慢跑進入運動場指定班級位置,按規定的間隔,保持立正姿勢站立,聽指令做好準備(5min)。
場地分配:初一學生跑到在教學樓之間小廣場和1號、2號籃球場,初二學生跑到3號、4號、5號、6號籃球場,初三學生跑到400m田徑場,輪到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班級直接跑到足球場。
動態熱身操:預備動作(跨立)2×8拍、原地踏步2×8拍(1拍1動)、曲肘抬腿8×8拍(1拍1動)、平臂抱膝8×8拍(1拍1動)、弓步曲臂8×8拍(1拍1動)、舉臂全蹲8×8拍(1拍1動)、跳躍運動8×8拍(1拍1動)、前平舉點地4×8拍、側舉點地4×8拍(2拍1動)(5min)。
基本部分:體能大課間、“一校一品”大課間(15min)。
周三、周五為體能大課間,初一練習內容為舉實心球、加速跑、行進間左右跳、行進間變向跑、3min耐力跑;初二練習內容為單足交換跳、立臥撐、行進間高抬腿、單足跳+加速跑、3min耐力跑;初三練習內容為立臥撐、左右腳開合跳、行進間高抬腿、障礙跳+加速跑、3min耐力跑。
周二、周四為“一校一品”大課間,初一、初二、初三跳繩練習內容均為10s、20s、30s正向單搖跳及3min耐力跳,校園足球內容見表1。
靜態牽引放松:每個動作拉伸15s,4個動作重復一遍:向上牽引、體前屈、弓步拉伸(左右各1次)、側壓腿(左右各1次)。
小結與退場:放松結束,由各班主任整理隊伍并對大課間開展小結,總結本次大課間活動的練習情況,激勵和鼓勵學生,最后由班主任組織本班有序退場。
(注:本文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一等獎,內文化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