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有些新手媽媽會有意無意地發現,自家的寶寶正在用小手揉著眼睛,寶寶看上去也眼淚汪汪的。媽媽忍不住犯嘀咕:小家伙這是犯困了嗎?其實,這很可能是寶寶的睫毛長歪了,也就是俗稱的倒睫。
揉眼睛確實是寶寶處于困倦狀態、想要睡覺的一個信號。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倒睫等病理性因素也會引起寶寶頻繁揉眼睛。如果存在倒睫問題沒有及時關注并且對癥處理的話,則有可能會有引起寶寶出現繼發眼部損傷的風險。
正常睫毛的生長規律是什么?
要說什么是倒睫,讓我們先來弄明白正常睫毛的生長規律。
人的正常睫毛生長于眼瞼邊緣前端,一般會排列成2~3排。在正常的情況下,上眼瞼睫毛在我們睜眼平視的時候和瞼緣角度大約會有110°~130°,而下瞼睫毛在我們睜眼平視的時候和瞼緣的角度則大約會有100°~120°,也就是說睫毛和我們的瞼緣呈鈍角,這樣的話能夠保證睫毛不會在睜眼的時候觸碰到眼球,可以起到保護眼球的作用。
但是,如果睫毛生長的方向出現改變,改成向著眼球的方向生長的話,那么在睜閉眼運動的時候,睫毛就會觸碰到眼球表面,引起不適,嚴重的情況下睫毛則會直接貼在眼球表面上。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下眼瞼,特別是下眼瞼內側排的睫毛上,這種情況,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倒睫。
倒睫的常見原因是什么?
倒睫發生的常見原因是瞼內翻或者是瞼贅皮,下面就來分別說一說。
瞼內翻:指的是眼瞼向內卷曲,在這種情況下睫毛也會隨之倒向眼球;瞼內翻可能是先天性的,大多是內眥贅皮、眼瞼眼輪匝肌過度發育或瞼板發育不全所致,而當嬰兒很胖的時候,因為鼻根部比較平坦,也可能因為局部的肉肉擠壓下眼瞼而引起瞼內翻;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局部肌肉痙攣或者是瞼板瘢痕收縮(比如在感染沙眼之后)所引起,對于輕微的瞼內翻,并不需要治療,但是嚴重瞼內翻,則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瞼贅皮:瞼贅皮是沿著下瞼緣,恰好位于睫毛下方的一道皮膚褶皺,這一褶皺影響到睫毛方向的話,也會引起倒睫。瞼贅皮是一種先天性的情況,一般來說在寶寶2~3歲的時候即可自愈,絕大多數都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是如果在瞼贅皮自愈之前出現了角膜刺激癥狀的話,說明倒睫比較嚴重,為了避免出現角膜損傷,則可能需要在醫生評估下采取手術治療。
倒睫會帶來哪些不適?
當寶寶的倒睫狀況輕微的時候,只在睜閉眼運動的時候睫毛才會對于角膜或者結膜產生刺激,因此僅僅會表現出眼球不適、流淚這些輕微的不適癥狀;但是如果倒睫嚴重的話,由于睫毛對于角膜反復摩擦造成局部的損傷,因此會導致寶寶出現畏光、明顯流淚、眼睛充血、有大量分泌物等癥狀,再嚴重一些可能會引起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甚至出現角膜潰瘍、角膜白斑這些異常,進而影響到眼睛的功能,這就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了。
面對倒睫,家長不用緊張
需要就診的情形。如果家長發現寶寶除了揉眼睛之外,還老是流眼淚,總有黏黏的分泌物,或者是能夠直接觀察到角膜上貼有睫毛,寶寶表現出經常揉眼睛、怕光、頻繁眨眼,甚至于出現了角膜明顯充血等表現時,建議家長及時帶寶寶就醫,評估倒睫的具體嚴重程度、出現的原因,并且根據這些來確定下一步的診療計劃。
多數能自愈。我們在前面也說過了,很多倒睫的原因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就可以逐漸自愈。特別是對于2~3歲以內的嬰幼兒,由于他們的睫毛比較柔軟,即使倒睫,往往也不會對于角膜造成傷害,因此對于僅僅是輕度瞼內翻,并且表現上并沒有出現明顯怕光、流淚,眼睛檢查的時候角膜沒有明顯損傷的嬰幼兒,可以暫時進行觀察。
這些情況需要及時手術。如果檢查的時候發現倒睫引起的摩擦已經給寶寶的角膜造成了明顯的損傷,或者是寶寶有明顯的怕光、流淚,又或者是角膜有反復感染的話,為了保護角膜,避免引起視功能等的損傷,都會建議給寶寶及時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