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興 徐承來


摘 要:科學規劃和有序部署是中國檔案事業繁榮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首次以工程項目形式明確未來五年我國檔案工作任務重點和突破口,推動檔案工作加緊走向依法治理、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助力中國檔案事業加速邁上新臺階。結合各項工程提出原因、背景,深入解析七項工程分別蘊含的目標指向,為《“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的深入貫徹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十四五”規劃;中國檔案事業;工程項目;高質量發展
分類號:G273
Draw A Blue print with Crucial Point,to Help Chinese Archival Undertaking Reach A New Level
——Analysis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Archival Undertaking
Zhou Linxing,Xu Cheng lai
(School of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of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
Abstract:Scientific planning and sequential deployment are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val undetaking.It is the first time to clarify the priorities and break throughs of Chinese archives work in the form of projects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Archival Undertaking,that will promotes our archives work to move towards lawbased governance,openness and modernization,and also accelerates Chinese archival undertaking to a new level.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well parse the target of the seprojects respectively contai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Archival Undertaking.
Keywords:The 14thFive-Year Plan;Chinese Archival Undertaking;Projects;High-qualityDevelopment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方式。”[1]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部署,2021年6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展現黨和國家對檔案事業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的同時,生動描繪未來五年我國檔案事業發展藍圖[2]。相較《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此次《規劃》最大亮點為在“主要任務”版塊設置專欄,以工程項目形式明確檔案治理體系、檔案資源體系、檔案利用體系、檔案安全體系、檔案信息化、檔案科技創新、檔案人才培養、檔案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工作重點和突破口,便于真正將檔案事業建設落到實處,為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思想引領和具體行動指南,助力中國檔案事業加速邁上新臺階。
2020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新《檔案法》),進一步激發檔案和檔案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作用,為新時代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3],開啟依法治檔的嶄新篇章。之后又相繼頒布《科學技術研究檔案管理規定》、GB/T39362-2020《黨政機關電子公文歸檔規范》、GB/ T39784-2021《電子檔案管理系統通用功能要求》等部門規章和國家標準,適應不同類型、不同載體檔案管理新形勢和新要求,積極完善檔案管理制度規范。然而,除了《檔案法實施辦法》曾于2017年3月1日做過修訂以外,其他與新《檔案法》相配套的檔案管理政策法規、標準規范(詳見表1、表2)至今還未修訂或出臺。
《規劃》充分意識到該問題的緊迫性,提出“檔案制度規范建設工程”,旨在優化檔案治理秩序,增強檔案治理實效,奠定檔案治理社會基礎。首先,健全檔案法規制度,優化檔案治理秩序。檔案治理并非無原則進行、無條件參與和無差別運轉,必須堅持黨對檔案事業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統一,堅持“元治”與“多元共治”相結合,加強檔案法律法規在指導檔案工作整體方面的權威性以鞏固檔案部門的主導地位,提升檔案法律法規處理檔案業務具體問題的專業性以深化參與主體協作程度,優化檔案治理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徹底激活檔案治理協同、整合和創新效應[4],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加積極、更加便捷地參與檔案治理過程。其次,完善檔案標準規范,增強檔案治理實效。檔案標準規范是開展檔案業務的行動指南,直接影響檔案治理實際效果。必須堅持普遍和特定需求相結合,擴大檔案工作國家、行業標準規范供給。既不斷充實關乎檔案事業發展全局的標準規范,又加緊填補具體領域檔案標準規范“空白”,并及時加以解讀和宣貫,推動檔案標準規范與檔案工作深度融合。

檔案如實記載社會發展歷程,是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的積淀與見證,承載著國家記憶和社會記憶。[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通向偉大夢想的征程中,產生了一系列承載廣大人民群眾集體記憶的珍貴檔案,如脫貧攻堅檔案、疫情防控檔案等。“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需要匯聚閃耀著中華民族精神的集體記憶,以構筑新型國家記憶和社會記憶,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助力。
《規劃》準確把握檔案在塑造國家、集體記憶方面的積極作用,提出“新時代國家記憶工程”,旨在促進檔案資源高度整合,推動檔案資源科學配置,優化檔案資源整體結構。首先,確立國家記憶建構主線,促進檔案資源高度整合。只有在遵循歷史真相的檔案資源中才能形成國民共同的國家記憶[6],也只有在刻下時代烙印的國家記憶中才能促進檔案資源的高度整合。以新成就為主線建構國家記憶更易喚醒民眾心靈深處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在檔案公眾教育的引導下將精神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自覺增強電子文件管理能力和歸檔意識,助力檔案部門開展與圖文博、數據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深度合作,減少檔案資源收集整理和質量管控障礙,加快檔案資源數字化、數據化進程,真正實現檔案資源跨領域、跨區域、跨層級高度整合。其次,創新國家記憶展演形式,推動檔案資源科學配置。以充分展示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為價值追求,以中華民族集體記憶再生產[7]為現實契機,賦予靜態檔案編研成果更多動態勢能,利用電子傳媒和網絡媒體充分釋放檔案記憶能量,在國家記憶內容的提取、存儲、加工和重組過程中推動檔案資源的科學配置。
“十二五”時期,我國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搶救檔案224萬卷。[8]“十三五”時期,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持續推進,建成6家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完成國家重點檔案文件級目錄著錄8800余萬條,組織實施檔案開發項目近400個,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分量的檔案開發成果[9],如國家檔案局組織編纂的“抗日戰爭檔案匯編”叢書,江蘇省檔案部門匯編的《中國共產黨在江蘇》系統編研成果,南通市檔案部門編著的的“張謇與大生企業檔案開發利用”系列成果,江西省檔案館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紅旗漫卷江西——革命歷史檔案文獻展”[10]、陜西省檔案館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檔案史料選編”[11]、浙江省金華市檔案館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婺州魚鱗圖冊”[12]等,國家重點檔案保護和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就。

《規劃》科學預見國家重點檔案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維護國家核心利益[13]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工程”,旨在以國家重點檔案為牽引,強化檔案開放共享能力,提升檔案利用服務水平。首先,增強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組織性,強化檔案開放共享能力。有序開展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立項工作,通過比較篩選、專業評估加強項目質量控制,加強優質或代表性項目成果宣傳推廣,密切國家重點檔案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聯系,充分發揮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輻射作用,建立國家重點檔案開放協調機制和共享調度機制,強化檔案開放共享能力。其次,延展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功能性,提升檔案利用服務水平。夯實國家重點檔案收集整理、編目著錄和數字化等基礎工作,延伸和拓展國家重點檔案在服務國家信息化和大數據發展戰略、傳承民族精神和紅色基因、促進檔案文創產業發展、增強社會公眾檔案意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檔案利用服務水平。
截至2019年底,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總建筑面積達1164.6萬平方米。其中,中央級10.4萬平方米,省(區、市)級95.1萬平方米,副省級38.5萬平方米,地(市、州、盟)級272.3萬平方米,縣(區、旗、市)級748.3萬平方米。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庫房建筑面積436.1萬平方米,對外服務用房建筑面積128.4萬平方米,通過省級及以上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認證的數字檔案館325個。[14]“十三五”期間,共有40家檔案館達到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標準,15家機關檔案室通過全國示范數字檔案室評估,35家中央企業開展企業數字檔案館(室)建設試點。浙江、山東、云南3家省級檔案館建成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浙江省地級市以上檔案館全部建成國家級以上數字檔案館,上海市16個區中有12家檔案館建成國家級以上數字檔案館,其中長寧區檔案館成為全國首家基于自主可控設施設備建成的國家級數字檔案館。[15]檔案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但依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16]、檔案信息共享利用不通暢[17]、電子檔案安全備份缺乏專業化環境[18]等問題。
《規劃》超前研判未來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主攻方向,提出“檔案信息化強基工程”,旨在增添檔案管理轉型動力,引領檔案管理發展方向,加速檔案管理升級。首先,平衡區域發展水平,增添檔案管理轉型動力。檔案信息化區域協調發展是檔案資源跨空間調配的前提條件,也是檔案管理方式轉型的重要動力。提升中西部地區檔案信息化水平,擴大該地區檔案信息資源社會需求,加速數字檔案資源的形成,推進高水平數字檔案館(室)建設,催生更多帶有地方特色的檔案管理模式和經驗,為在全國范圍內探索新型檔案管理方式貢獻中西部智慧。其次,強化國家統籌能力,引領檔案管理發展方向。以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臺為抓手,統籌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檔案信息共享利用,加快檔案數據標準化開放和互聯互通;以國家電子檔案戰略備份中心為支點,統籌重要電子檔案異地異質在線備份和離線備份,保障檔案數據分布式存儲和管理安全,引導檔案管理朝著電子文件管理與數據管理深度融合方向發展。
科技與檔案工作的結合不僅催生諸多檔案科技成果,還為我國檔案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十二五”時期國家檔案局科技計劃項目立項達457個。[19]“十三五”時期,國家檔案局繼續積極發揮科技對檔案工作的支撐作用,實施483項科技項目,評選出147項優秀科技成果。[20]國家檔案局還形成每年召開優秀成果推廣會議慣例,選擇約10項成果進行重點推廣,如2017年國家檔案局召開年度全國檔案科技管理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議,重點推廣和展示“感光影像檔案修復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海量數字檔案安全存儲監控平臺研究”“大數據挖掘背景下檔案信息資源挖掘策略與方法研究”等9項優秀檔案科技成果和1項檔案行業標準[21],并通過編輯出版介紹檔案科技成果文集,在雜志、網站上開辟專欄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22],推動檔案科技成果在檔案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科研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為中國檔案事業發展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規劃》深刻認識科技對我國檔案工作轉型升級和檔案事業邁向一流的長遠關鍵作用,提出“科技興檔工程”,旨在培育專業化檔案科技創新環境,打造高水平檔案科技創新團隊,加快檔案科技創新。首先,強化論證意識,培育專業化檔案科技創新環境。檔案實驗室是論證檔案科技理論成果正確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平臺,是培養檔案專業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必備場所。充分利用現有科研資源和力量,建立不同類型的檔案實驗室,最大程度滿足不同方向檔案科研攻關所需物質、技術條件,培育更加專業的檔案科技創新環境,使檔案科技成果得以順利應用和推廣。其次,發揮集聚效應,打造高水平檔案科技創新團隊。籌建檔案事業發展戰略智庫,充分激發高質量科研平臺對檔案科技創新人才的吸引力,聚集一大批檔案科技創新尖端人才,鼓勵其就電子文件實時歸檔技術、檔案數據管理技術研發等關系檔案事業創新的現實問題展開深入合作,組建高水平檔案科技創新團隊。
2018年首批全國檔案專家評審結果公示,確定全國檔案專家106名、全國檔案領軍人才31名[23],為檔案專業人才培養樹立標桿和典范,邁出中國檔案人才智庫建設第一步。然而,僅有26名“全國檔案專家”和10名“全國檔案領軍人才”來自高等教育系統,占比分別為24.5%和32.3%,學術領域后備青年人才力量有待充分挖掘。2019年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綜合檔案館現有專職人員中,文化程度為大學本科和大專學歷的有26520、9871人,分別占總人數的63.9%和23.8%,合計占比87.7%;博士、碩士和研究生班研究生有74、2142、1069人,分別占總人數的0.2%、5.2%、2.6%,合計占比8%。檔案專業程度方面,具有檔案專業學歷的博士、碩士和研究生班研究生的有13、427、163人,分別占總人數的0.03%、1.0%和0.4%,合計占比僅為1.43%[24],實踐領域高層次人才依然緊缺。
《規劃》精準洞察檔案人才隊伍蘊含的巨大潛力,提出“人才強檔工程”,旨在穩固檔案智力輸出“基本盤”,拓展檔案治理輸出“輻射面”,增強檔案智力支撐。首先,擴充復合型人才體量,穩固檔案智力輸出“基本盤”。以檔案人才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基地和教育平臺為媒介,銜接高等院校檔案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部門檔案職業素養培訓,改進授課形式和培訓方式,減輕檔案學專業學生就業壓力,相向而行培育更多既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儲備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檔案人才,保障檔案智力輸出基本強度。其次,選拔專深型人才,拓展檔案智力輸出“覆蓋面”。改進檔案人才評價機制,增加科研成果質量和工作任務完成度在職稱考評和評獎評優中的權重,通過學術爭鳴、學科競賽、技能比武等方式選拔出更多具有真才實學和鉆研精神、工匠精神的檔案專家和業務骨干,提高專深型人才話語權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其行業領軍作用,拓展檔案智力輸出覆蓋范圍。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4批142組檔案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中國國家名錄》(又稱《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其所涉檔案文獻遺產數量眾多、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可謂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瑰寶,但僅有13項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國際影響力依然較為有限。其中有122項是由檔案館申報,8項為檔案館聯合其他機構申報,僅12項為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等非檔案館機構申報,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文化部門參與度有待提高。[25]且自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實施以來,除檔案領域及相關人員外,知曉和了解該工程的人較少,直接新聞報道也不多,普通民眾對遺產工程及《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缺乏基本認知,有些甚至連工程名稱都未聽過,僅知個別檔案文獻遺產,地方省市級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更是如此。[26]綜合來看,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國際和國內影響力亟待提升。
《規劃》客觀針對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影響力現狀,提出“檔案文獻遺產影響力提升工程”,旨在提高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競爭力,增強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傳播力,在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影響力提升過程中擴大國際交流合作。首先,保證內在品質,提高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競爭力。健全項目申報評審、項目過程監督和結項審核機制,保證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的內在品質,與世界記憶項目申報、管理機制相接軌,提升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國際競爭力。其次,發揮自身優勢,增強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傳播力。充分利用國內良好的群眾基礎,舉辦全國巡展和網絡展播活動,滿足人民精神文化層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國內知名度;充分發揮中國地區世界記憶項目學術中心資源和科研優勢,吸引更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展開深入研究,通過學術交流增進與國外地區的文化互動,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實現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的增值,為世界范圍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和開發提供更多中國樣本、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增加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國際貢獻力。
“檔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經驗得以總結、規律得以認識、歷史得以延續,各項事業得以發展,都離不開檔案。”[27]以工程項目為支點建設檔案事業,是檔案工作深入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標志,不僅有利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接續傳承,更有利于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如期實現。相信在《“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的科學指導下,在全體檔案人的不懈努力下,在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下,中國檔案事業將完成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飛躍,取得令國人自豪、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注釋與參考文獻
[1]王文.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J].紅旗文稿,2020(23):16-18.
[2]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研究司.藍圖繪就奮向前 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譜新篇——《“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解讀[EB/OL].[2020-06-22].http://www.zgdazxw.com.cn/ news/2021-06/16/content_321935.htm.
[3]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研究司.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解讀[EB/OL].[2021-06-10].http://www.zgdazxw.com.cn/news/2020-07/02/content_307487.htm.
[4]徐擁軍.“十四五”時期檔案治理體系建設的內涵解析[J].檔案與建設,2021(6):15-16+29.
[5]明平英.學思踐悟“三個走向”奮力譜寫新的篇章[EB/OL].[2021-06-24].http://www.zgdazxw.com.cn/ news/2020-07/06/content_307687.htm.
[6]鄭婷,陸陽.基于強化國家認同的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探析[J].北京檔案,2019(3):14-17.
[7]丁華東,張燕.檔案記憶再生產理論創建的構想[J].檔案學通訊,2020(4):12-19.
[8]國家檔案局.國家檔案局印發《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EB/OL].[2021-06-12]. https://www.saac.gov.cn/daj/xxgk/ 201604/4596bddd364641129d7c878a80d 0f800.shtml.
[9][20]陸國強.推動檔案事業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邁出堅實步伐——在2020年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的報告[EB/OL].[2021-06-12].https:// www.saac.gov.cn/daj/yaow/202101/2d00d 00de2c54e9b87bd429843ba98b2.shtml.
[10]吳叢.崢嶸歲月鑄豐碑 紅色基因永傳承——江西省檔案館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紅旗漫卷江西——革命歷史檔案文獻展”紀實[J].中國檔案,2021(5):32-33.
[11]張文峰.國家檔案局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檔案史料選編》出版發行[J].陜西檔案,2019(1):6.
[12]李義敏.搶救中國最珍貴的地籍檔案——浙江省金華市檔案館“婺州魚鱗圖冊”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工作紀實[J].中國檔案,2020(11):42-44.
[13]劉云濤.全省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工作培訓會議在哈召開[J].黑龍江檔案,2016(3):5.
[14]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研究司.2019年度全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基本情況摘要(二)[EB/OL].[2021-06-12].https://www.saac.gov. cn/daj/zhdt/202009/23bee44fdf594f04861 9334774968c7d.shtml.
[15]王大眾.建機制強基礎抓建設重服務——“十三五”時期檔案信息化工作亮點紛呈[EB/OL].[2021-06-24].http://www.zgdazxw.com.cn/ news/2021-03/02/content_317300.htm.
[16]金世斌,陳幼迪,吳國玖,等.堅持數字檔案強省 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J].檔案與建設,2018(3):76-79.
[17]蔣美玲.檔案信息共享的邊界問題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8(5):102-106.
[18]張付平.電子檔案異地異質備份的應對策略[J].檔案天地,2020(4):52-54.
[19][22]付華.科技驅動發展——檔案科技助推檔案管理現代化[J].檔案學通訊,2018(6):9-14.
[21]王琳.全國檔案科技管理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議在京召開[EB/ OL].[2021-06-24].http://www. zgdazxw.com.cn/news/2017-10/10/ content_207057.htm.
[23]國家檔案局人事處.首批全國檔案專家人選公示[EB/OL].[2021-06-24].https://www.saac.gov.cn/daj/ tzgg/201804/d409932618584ce2a86cf43d 3664a6f1.shtml.
[24]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研究司.2019年度全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基本情況摘要(一)[EB/OL].[2021-06-24].https://www.saac.gov. cn/daj/zhdt/202009/5ce902bafc3f490d995 96d55c8c33954.shtml.
[25][26]閔桃.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56.
[27]浙江省檔案局.習近平關于檔案工作的講話[EB/OL].[2021-06-24]. http://www.zjda.gov.cn/art/2017/8/22/ art_1380934_1255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