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利 黃家偉
夏季消暑,除了“心靜自然涼”之外,一塊雪糕、一杯冷飲不失為涼爽選擇。氣溫升高孕育出的“高溫經濟”也在炎炎夏日為人們帶來了愜意的涼爽體驗。從區域性雪糕品牌到風靡全國乃至世界的冰品“爆款”,都在向人們展現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
當八月正午的陽光照在大地上,當灼熱滾燙的氣浪肆虐于大街小巷,而你坐在涼爽的空調屋內,打開冰箱,滿眼盡是冰淇淋、冷飲,心情瞬間舒適,怎一個爽字了得!
炎炎夏日,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個冰淇淋、一杯冷飲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份。驕陽似火,滿目灼灼,大好的天氣呆在家中倍感可惜,出門逛街購物卻被高溫“勸退”,此時你會如何選擇?其實不管如何選擇,冷飲冷食都是人們避不開的選項。商場中,冰奶茶、冰淇淋是人們手中常備的“續命神器”。家中冰箱里存放的也是放松時的“解暑妙物”。
古人的冰享受
有人可能會認為,冷飲冷食是近現代才出現的,其實不然。據相關資料顯示,冷飲大約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當時的富貴人家會在冬季鑿冰貯藏于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
周朝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更加廣泛,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橫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贊賞冰鎮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
據了解,唐朝開始公開出售冰制品。據《唐摭言》載,盛夏蒯地人賣冰于市,過路人熱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為快。卻不料賣冰者自以為奇貨可居,故意把冰價抬高,結果路人一氣之下都忍熱走開了,不一會兒,冰都融化了,蒯地人最終弄巧成拙,賠了本。晚唐時期,商人為了招攬生意,會在冰中加糖以吸引顧客。
宋朝初年,冷飲已經開始大量進入市場,人們將果汁、牛奶、藥茶、冰塊等混合調制成冰凍的飲品,取名為“冰酪”。北宋汴京(今開封)的冰店中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當時的冰鎮酸梅湯風味獨特。南宋臨安(今杭州)街上售賣有“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等。明清時期,不少美味冷飲名品相繼出現,《紅樓夢》便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等記載。
由此看來,冷飲冷食并非現代人的“專屬快樂”,而是從古至今“代代相傳”。
文創冰品“出圈”
冷飲冷食雖古已有之,但今時今日已被玩出更多新花樣。
文創雪糕如今已經成為“打卡”神器。北京、杭州、武漢、四川等多地景區均推出了文創雪糕,結合景區特色和當地風俗設計出的文創雪糕著實為其“吸粉”不少。
北京北海推出的荷花雪糕吸引了不少游客爭相購買,荷花雪糕分為香草、草莓、荷花等口味。北京天壇皇帝、皇后造型的冰淇淋也備受歡迎,皇帝造型的冰淇淋是大紅果口味,皇后造型則是芒果口味。此外,還有天壇造型和月季花造型的冰淇淋,頗具“打卡”價值。
前門大街的文創雪糕店售賣前門造型和鮮魚寶寶兩種造型的雪糕,前門造型的雪糕有巧克力和香草兩種口味,鮮魚寶寶雪糕為山楂味。2019年7月,圓明園為慶祝出土的11顆古蓮子開花,推出了以荷花為造型的雪糕,除草莓味、朗姆提子味等傳統口味之外,還推出了荷花味,后來陸續又增加了并蒂蓮款、獸首款。
各地博物館也結合當地歷史文化設計制作了多種文創冰品。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伯矩鬲”被做成了雪糕,分為抹茶和巧克力兩種口味。山西博物院以“鎮館之寶”晉侯鳥尊作為靈感源泉,制作出了晉侯鳥尊造型的雪糕,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喜愛。
除此之外,黃鶴樓雪糕、莫高窟雪糕、兵馬俑雪糕也紛紛“出圈”。文創冰品的“一炮而紅”既是市場需求變化的體現,也是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別樣傳承”。除此之外,當下社交網絡的風靡也成為文創冰品“出圈”的重要“功臣”。
“漲聲”從何而來
有消費者對于文創冰品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地景區推出的文創雪糕確實很有創意,但是價格普遍不低。”其實,不只是文創冰品,雪糕行業的“漲聲”早已響起。
如今,人們記憶中的5角、1元價位的雪糕已較為鮮見,目前大多數雪糕的價位從2元至幾十元不等,價格上漲引來一片關于無法實現“雪糕自由”的討論。
歐睿咨詢2018年發布的《中國冰淇淋市場調研報告》顯示,雖然從2013年到2016年冰淇淋零售市場銷量持續下滑,但2017年開始逐漸回升,而且零售銷售額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仍然持續上升,整體產品單價提升了4%。
雪糕價格上漲與生產成本、營銷費用、運輸費用等因素密切相關。其中,雪糕漲價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西安乳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偉民表示,自去年疫情開始以來,進口牛奶和國產牛奶的價格都大幅上漲,這也直接導致雪糕價格的提高。以雪糕生產所需的鮮奶為例,根據農業農村部對主產省生鮮奶收購價格的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生鮮奶全年平均價格為3.79元/公斤,相比2019年上漲3.8%。除此之外,機器、人工、冷鏈運輸等環節成本的增加,也是整個雪糕市場面臨的共同挑戰。
一位從事雪糕供應鏈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導致雪糕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一些高端品牌為了追求品質,用料嚴格,品質高價格自然就貴。從2007年到2013年,牛奶、淡奶油、巧克力等原材料的成本翻了一番,到了2020年,這些原材料的成本較2007年已經上漲了約70%-80%,并且這種上漲的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雪糕價格的普遍上漲,除了原料成本的增加,還受到中間環節的影響。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雪糕的物流成本能占到總成本的三成。在電商行業逐漸成熟后,配送量和配送速度的需求不斷提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雪糕企業改進運輸裝備與技術,阿里、京東和順豐等紛紛斥重金布局冷鏈物流業務。
雖然布局冷鏈物流成本較高,但這也是長久發展所必需。如果采用傳統運輸方式,一方面可能會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對配送速度也是一個考驗。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冷鏈物流成本支出巨大,但對于雪糕這種易化凍、對流轉效率要求極高的產品卻是必不可少的。在出貨前,儲存雪糕的冷庫溫度要保持在零下18℃-22℃之間,出貨前還要保持12小時的急凍,不僅如此,運輸過程中還要使用干冰泡沫箱,并放入一塊-78℃的干冰以保證密封箱內的溫度保持恒定,這樣才能確保雪糕在48小時內不易融化。
“不僅雪糕,高端化是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的趨勢。”雀巢中國高級副總裁吉安龍表示,高端化不僅是漲價的過程,更多的是為了迎合消費升級的需求應運而生,通過多樣的品牌組合形成不同的價格區間帶,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線上線下之爭
在雪糕市場的競爭之中,渠道競爭是尤為重要的一環。時至今日,雪糕市場已經進入全渠道時代,電商崛起激發了線上消費潛力,對雪糕行業的影響不言而喻。雪糕的消費場景不再局限于便利店、超市,使消費者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另外,傳統渠道仍是雪糕銷售的重點,畢竟對于消費者而言,在實體店進行的購買行為已經成為習慣。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不少雪糕企業正在從渠道方面進行創新嘗試,從而實現線上線下全面布局的規劃。
從線上布局來看,近年來備受消費者追捧的網紅雪糕將主戰場放在了線上。2019年“6·18”期間,天貓平臺共賣出1000萬支雪糕,2020年,大白兔雪糕和娃哈哈“未成年雪糕”也將線上渠道作為首發戰場。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任何一個快速消費品要取得消費者青睞,必須做到線上與線下互融共通,線上與線下互相補償,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如果只有線上沒有線下,或者只有線下沒有線上,都是美中不足的,所以現在很多網紅類的雪糕也在布局線下渠道。
營銷花樣百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領域不斷成熟,社交媒體、直播帶貨成為雪糕行業發展的助推器,為雪糕產品營銷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朱丹蓬表示,網紅雪糕基本上是以粉絲營銷、社群營銷、新零售營銷為主,依托行業發展的紅利,打造出高規格、高價值、高情感的幾張牌,整體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雪糕的營銷可謂從內而外,由表及里。
從外包裝來看,主打“顏值牌”的產品越來越多,或簡約直接,或奢華大氣,雪糕包裝的眉眼之間盡顯設計元素,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追捧喜愛。
從內涵來看,部分雪糕品牌將“情懷牌”打得淋漓盡致,一舉抓住了當下消費者的“懷舊”心理。“AD鈣奶+雪糕”“大白兔奶糖+雪糕”……層出不窮的“情懷牌”讓人目不暇接,選擇困難癥瞬間“晚期”。
從雪糕品質來看,從原料的選取,到科學合理的生產工藝,再到日益完善的冷鏈運輸,使雪糕本身的價值立時顯現。另外,不少雪糕品牌打出“健康牌”。比如,部分雪糕品牌推出了低糖低卡產品,不少女性愿意為此買單。有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食用時還是應該適量,不要因為低糖低卡就過量攝入。雖然此類產品宣稱“低糖低卡”,但只是相較于普通雪糕而言。
朱丹蓬認為,在營銷的基礎上,只有品質經得起考驗的產品才能走向主流。眼下的雪糕市場單單靠產品是遠遠不夠的,不論是走網紅風,還是打感情牌,總之,只有吸引住消費者目光的產品,才能在這場戰役中立于不敗之地。
未來可期
無論是完善冷鏈運輸,還是加碼營銷,抑或是布局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都折射出雪糕行業白熱化的競爭現狀與發展潛力。我國雪糕市場經過了多年發展,已逐漸趨于成熟。有研究表明,2018年之前,國內的雪糕市場主要分為三檔,第一檔是和路雪、哈根達斯、雀巢、八喜等外資品牌,覆蓋了大部分高端市場及部分中端市場,約占25%;第二檔是蒙牛、伊利等頭部品牌,主要覆蓋了中端市場,約占45%;第三檔是區域性品牌如沈陽中街冰點、廣州五羊等,定位中低端市場,約占30%。2018年之后,以鐘薛高、中街1946等為代表的新興雪糕品牌的出現,打破了雪糕市場長久以來的競爭格局。
《2019線上冰淇淋消費洞察》的數據顯示,2018年線上冰淇淋品牌只有60余家,而2019年這一數字增至150家。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飲品分會秘書長王海寧表示,目前,中國冰淇淋和雪糕的廠家超過了1000家,2020年總銷售額超過了1220億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8.5%。
據中國飲食行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僅有708億元,2019年則迅速增至1380億元,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一,預計2021年有望超過1600億元。當前,我國人均占有量還是顯著低于美國、瑞士等國家。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消費冰淇淋僅2.5公斤,而日本人均消費是中國的4倍,美國則是中國的9倍之多。由此可見,中國的冰淇淋市場仍然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投融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折射出行業的發展潛力。據《近十年冰淇淋品牌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從2015年起,冰淇淋品牌投融資開始活躍起來,2015年投融資事件發生了9起,2016年5起,2017年、2018年各有6起。總體來看,近十年來冰淇淋品牌投融資事件共發生了32起,披露的融資金額近24億元。
目前,我國雪糕市場銷量呈現出較強的地域性。有業內人士表示,北京、上海、廣東是目前冰淇淋銷量最集中的三大地區,產品以中高檔為主。另外幾個冷飲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是天津、杭州、南京等,產品以中高檔為主。東北地區冷飲市場另有特色,銷售季節較長,消費量大。而西北等地區則相對落后,發展緩慢。但隨著西北開發的進程加快,必然會帶動冰淇淋行業進入西北大市場及西南等內地中小城市發展。
冷飲莫貪杯
雪糕、冷飲雖解暑,莫要過量貪食。夏季喝冷飲、吃冷食是很多人的習慣,但也要根據身體情況酌情攝入。第一,不宜飲用過量。冷飲過量,輕則胃脹難受,重則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腸炎、腹瀉等;第二,不宜種類太雜。飲用的冷飲種類太雜,飲料相互交叉,對身體無益。兒童夏季吃冷飲,需要注意節制;第三,不宜大汗后暴飲。大汗后暴飲會刺激血管和皮膚收縮,引起“閉汗”,不僅不能很快地補充調節體內水分和鹽分,反而會沖淡胃液,從而導致胃腸道疾病;第四,慢性病患者不宜濫飲。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患者,不宜濫飲。同時,要注意選擇甜度適中的品種,有節制地飲用,以免誘發疾病;第五,空腹不宜暴飲。空腹狀態下暴飲各種冷飲,很容易刺激胃腸發生攣縮,久之將導致各種酶促化學反應失調,誘發腸胃不適等疾病。
另外,病患食用冷飲更應注意飲食禁忌。冷飲一般含有較多糖分,糖尿病患者食之會使血糖升高,導致病情加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膽囊炎、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差,吃冷飲后容易刺激胃腸粘膜,加重病情;齲齒、牙質過敏患者吃冷飲會誘發牙痛;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患者如果大量食用冷飲,會突然刺激胃腸道,使血管收縮,加重病情;咽喉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關節炎患者在冷飲的刺激下,可能加重咽喉部炎癥或誘發咳嗽;腎病患者不宜食用含有香精、色素香料等成分的冷飲,因為這些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腎小球過濾排毒的負擔,同時可使浮腫癥狀更加嚴重。